近日,寧夏東來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5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正式批復。
項目位于寧東基地化工新材料園區Ⅱ區三號路以北,與環路圍合地塊。項目總用地面積為525036m2,總建筑面積為226379.98m2,主要建設氣化裝置、凈化裝置、碳氫分離裝置、DMO裝置、EG裝置以及化驗室、消防及倉儲等附屬設施,年生產乙二醇25萬噸、儲存成品油和重油7萬噸。項目的總投資為210600萬元,環保投資為26044萬元,環保投資主要用于施工期揚塵治理、噪聲、廢水及固廢的防治。
本項目以寧夏寧東煤化工基地所提供煤為原料,采用新型WHG煤氣化技術工藝生產粗煤氣,經激冷、洗滌除塵后進行部分變換,變換氣經低溫甲醇洗、H2/CO深冷分離制得符合工藝要求的氫氣、一氧化碳;得到的氫氣和一氧化碳再與由空分裝置制得的氧氣和氮氣作為原料氣采用間接合成法生產工業用乙二醇。工藝生產裝置區由煤氣化裝置、CO變換裝置、低溫甲醇洗及硫磺回收裝置、變壓吸附裝置、空分裝置、乙二醇合成裝置組成。乙二醇合成裝置主要包括亞硝酸酯合成,草酸酯合成、亞硝酸甲酯再生及草酸酯加氫四個步驟。
環保對策及措施
1、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2、渣水處理工序產生的廢氣主要為高壓閃蒸分離罐放空氣,其中高壓閃蒸分離罐放空氣含有少量H2S等,送硫回收裝置處理,不外排;真空閃蒸罐閃蒸氣經冷凝器冷凝與真空泵分離后含少量硫化氫和氨,排入大氣。變換工段汽提塔正常生產時產生的冷凝解析氣,因含H2S濃度較高,送硫回收裝置回收處理;脫碳放空氣氣主要成分為CO2、N2,含微量甲醇和硫化氫,30m高煙囪排放;熱再生塔產生的含H2S酸性氣體,該股廢氣送硫回收裝置回收處理,不外排。硫回收裝置處理來自低溫甲醇洗的酸性氣、變換汽提氣、氣化高壓閃蒸氣、MN尾氣處理工序尾氣,采用兩級克勞斯硫回收+尾氣焚燒工藝。回收硫后的尾氣經50m高煙囪排放。冰機工段安全閥放空氣主要成分為氨氣,送往火炬系統燃燒處理。分子篩吸附再生氣、冷箱氮氣放空氣與冷箱甲烷放空氣,分子篩吸附再生氣主要成分為N2、含極微量CO2和CH3OH,由30m煙囪排放;冷箱氮氣放空氣與冷箱甲烷放空氣,含CH4、CO等可燃成分,進入燃料氣管網。DMO合成工段再生塔馳放氣、高壓分離器產生的馳放氣,連續排放,全部送去尾氣處理工序處理;DMO精餾工段DMO尾氣吸收塔尾氣,連續排放。送去尾氣處理工序處理;尾氣處理工序主要接收處理來自DMO合成和DMO精餾工序以及公用系統硝酸處理罐等排放的尾氣,送去MN(亞硝酸甲酯)回收塔用低溫甲醇洗。從MN回收塔頂部出來的處理后尾氣經分離器送硫回收裝置。乙二醇精餾工段甲醇回收塔、脫甲醇塔、脫水塔、脫醇塔、乙二醇產品塔、乙二醇回收塔等排放尾氣主要成分為N2,含有微量有機物甲醇、二甲醚、乙二醇等,經真空泵尾氣洗滌塔洗滌后達標排放;空分裝置廢氣主要為污氮氣,不含大氣污染物質,直接達標排放。重油和成品油儲罐區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將儲罐大呼吸廢氣收集至油氣回收裝置凝液罐進行冷凝處理后回送至儲罐中,油氣回收裝置的回收效率≥95%。硫胺干燥過程中安裝袋式除塵器進行過濾、收集粉塵。
3、針對氣化黑水工程采用高壓、真空閃蒸后,經沉降槽沉降回用于洗滌塔用水,少量灰水送生化處理站。變換裝置產生的工藝冷凝液氨氮濃度較高,工程采用汽提塔汽提后回用于氣化用水。低溫甲醇洗工段甲醇水分離塔排放的含甲醇廢水送生化處理站處理。DMO裝置產生的高硝酸鹽廢水,工程采用膜反滲透分離+雙效蒸發結晶工藝,再去除硝酸鹽類后送生化處理。乙二醇裝置真空泵尾氣洗滌塔洗滌廢水、地坪沖洗水、火炬排污水、空分裝置排污水送生化處理站處理。本工程生產過程中循環水站排污水、脫鹽水站排污水、污水處理站出水,全部送回用水站處理,回用水站規模:450m3/h,中水回用水處理站采用超濾+反滲透的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水回用于循環水站,不外排。
4、項目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采用減振、隔音等措施,廠界噪聲須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區標準限值要求。
5、氣化灰渣是一種很好的水泥摻和料,可用于水泥、制磚等的原料。本項目所排氣化灰渣優先考慮綜合利用。同時本工程設有渣場,在出路受限時,送渣場堆存。廢催化劑由于含有貴重金屬,利用價值較高,全部由供貨廠家回收處理,不排入外環境。對每次更換下來的廢催化劑全部裝入密閉容器,并在容器外壁貼上明顯標簽,慎防同其它固廢混淆。如不能及時運出,需將容器放入固定堆放催化劑的危廢暫存場所中暫存。DMO廢水結晶廢鹽送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固體廢物處置中心處置。空分裝置廢分子篩和廢吸附劑,由廠家回收處理。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泥餅,送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固體廢物處置中心處置。
6、項目各原輔材料及生產單元涉及的主要危險物質包括煤氣、甲醇、乙二醇、草酸二甲酯、液氨、稀硝酸、成品油和重油等。嚴格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有關規定要求,加強項目生產、儲存、運輸環節環境風險管理,項目試生產前必須報批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防治重大突發環境事故發生,確保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