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清潔能源發展迅猛,其中光伏產業更是引人注目,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太陽能光伏板的清潔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光伏板不及時清潔會產生安全隱患,而用水清潔成本又太高。”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三的學生康儒告訴記者,他的老師龔俊帶領他們團隊研發的太陽能光伏板無水除塵機器人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除塵機器人經濟效益大
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學院院長龔俊在一次對武威光電電站考察時了解到,百萬瓦級光伏電站存在太陽能光伏板的表面被塵土、沙子及鳥糞等臟污,導致發電量下降的情況。表面的污漬嚴重影響發電效率,減低設備壽命,還有可能會引起火災。清洗必須干凈徹底,如果留下死角,可能引起“熱斑效應”等嚴重后果。正常照度情況下,未被清洗邊角部分電池板會由發電單元變為耗電單元,被遮蔽的光伏電池會變成不發電的負載電阻,消耗相連電池產生的電力,即發熱,這就是熱斑效應。此過程會加劇電池板老化,減少出力,嚴重時會引起火災。于是龔俊對太陽能光伏板清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太陽能光伏板無水除塵機器人研發團隊在光伏發電站考察
在龔俊的指導下,康儒等十多位機電學院的學生一起,研發出了“太陽能光伏板無水除塵機器人”,該機器人采用輪式移動載體,搭載了全液壓驅動系統、距離感應路徑規劃系統、關節臂自動控制系統、除塵刷自適應調節及自動清潔系統、GPS智能跟蹤定位系統等,能夠真正實現完全無水清洗。根據實驗數據顯示,以武威某年發電量50兆瓦的光伏電站為例,清潔一次,需要工人2500人/天,用水量5000立方米;如果是清潔車則需要350人/天,用水量25000立方米,而如果換做了“太陽能光伏板無水除塵機器人”的話,清潔一次只需要75人/天,而用水量則是零。對于缺水的西部地區大規模太陽能光伏板清洗能夠發揮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創新源于不斷的實踐
“對于學工科的人來說,動手能力非常重要。”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三的學生康儒是太陽能光伏板無水除塵機器人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他告訴記者,無論學校還是老師,平時對于他們的實踐能力都非常關注,創新的動力也是源于不斷動手實踐的過程。
康儒表示,作為年輕人能在這樣一項有利于社會的項目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圓自己的創業夢,非常有意義。“既然要做,就要做對全社會,全人類都有意義的事情。”康儒說這是龔俊老師最常對他們說的一句話,讓他們在做科研時定位一定要大膽,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并且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康俊認為,作為在校學生,如果已經有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或者遇到了不錯的機會,就要勇于去做創業的嘗試,并且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因為這種精神也正是年輕人對自己青春的最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