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制砂廠區流出的污水,集中排放到污水回收池中,然后又通過水泵抽到沉淀池中,沉淀的清水可以再次利用,沉淀的污泥被壓泥機再次“干濕”分離,分離出的泥土被清水入湖工程用于工程建設。

工人在操作壓泥機
昨天,筆者在遞鋪街道馬家渡附近的恒瑞機制砂廠看到這幕污水循環利用的場景。“壓泥機是新換的,總共花了70萬元。”恒瑞砂廠廠長汪財根說,這套污水循環利用的做法已經使用了四五年時間,但之前使用的老式壓泥機只有30萬元,每天只能處理幾百噸,趕不上砂廠的產能,所以今年投入資金重新換了這臺日處理2500噸的新式壓泥機。
“這家砂廠是我縣目前在環境維護上做得最好的一家,可以說是‘標桿’。”縣礦資辦砂石科科長李綱說,機制砂企業的機制砂生產屬于濕法加工,產生的污水比較多,按照我縣“剿滅劣Ⅴ類水”等行動的要求,今年以來,礦資辦對縣內在產的16家機制砂企業的生產環境進行全面督查并要求整改。
恒瑞機制砂廠坐落在西苕溪岸邊,廠區內沿河道一側原本是光禿禿的,工人們的生活垃圾等全部傾倒在這里。今年年初,礦資辦使用無人機監控掃描時發現這一情況,立即要求砂廠整改,砂廠又投入300多萬元對河道沿岸進行美化亮化。
發現問題就要立即改進。6月中旬,礦資辦在博瑞新興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的制砂區污泥遍地,污水處理也不及時。情況反饋給業主后,業主立即表示要停產整改。
“把場地的泥土全部清理掉,接下來10天還要對污水處理池進行整改。”博瑞建材副總經理夏萬能說,環境整改后,將安排4個人、1臺灑水車全職負責廠區的環境維護。
“目前16家機制砂企業都實現了水循環利用,但在實際生產中,有些企業沒有達到標準。”李綱說,因此造成廠區不潔、環境污染等問題,礦資辦在督查中發現問題則要求業主改進,以此實現機制砂企業的“潔凈”生產。
據了解,部分機制砂企業還在整改中,全部企業整改完畢后,礦資辦還將組織16家機制砂企業業主開展交叉檢查,要求帶著“有色眼鏡”看同行,精益求精再度提升企業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