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鋁鄭州研究院提供完全技術支撐的中鋁公司首條廢槽襯無害化處理示范線,于2017年3月在包頭鋁業公司落成后,歷經打通全流程、一次性帶料試車和消缺整改等階段,順利實現長期運行。截至9月11日已連續穩定運行150天,共計處理廢槽襯2997噸。處理后的無害化廢渣和循環水溶液中可溶氟離子和可溶氰離子含量指標,優于國家標準,真正實現了廢槽襯無害化處理。
廢槽襯是鋁電解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固體危險廢棄物,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鄭州研究院作為專注鋁工業領域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遵循“和諧發展、科學發展、恩澤社會、造福人類”的發展理念,早在2003年起就開始對廢槽襯的無害化處理進行研究,從實驗室到工業試驗,從“火法”到“濕法”,再到“火法+濕法”,對各種廢槽襯無害化處理工藝技術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對比研究,獲得國家授權專利6項,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廢槽襯無害化處理成套關鍵技術,培養了一支匯集研發、工程設計和生產運行等各類技術人才的專業隊伍。
據了解,包鋁廢槽襯無害化處理示范線,采用“濕法”廢槽襯進行無害化處理技術,整套裝置分為破碎區、磨料區、濕法反應區和壓濾區,主體設備由破碎機、球磨機、反應倉和壓濾機等組成。近日,經對多批次隨機選取的廢槽襯原料和處理后的廢渣、循環水溶液現場專業檢測,廢槽襯原料(平均氟化物濃度3953 mg/L,氰化物濃度3.53mg/L)經處理后,廢渣的可溶氟化物濃度平均降至5.87mg/L,可溶氰化物濃度平均降至0.35mg/L;循環水溶液中可溶氰化物濃度平均降至3.0mg/L,可溶氟化物濃度平均降至 0.21mg/L,較大幅度領先國家第I類工業固廢排放可溶氟化物10mg/L以下,可溶氰化物0.5mg/L以下的要求。實踐表明,包鋁廢槽襯無害化處理示范線具有投資省、工藝技術路線簡單、處理成本低和無害化處理徹底的特點,經過處理的廢料可用來鋪路、制磚等,實現廢物再利用。
首條廢槽襯無害化處理示范線實現長期穩定運行,標志著中鋁公司完全掌握鋁電解廢槽襯無害化處理技術,為在鋁工業推廣應用立起了示范標桿。若實現全國范圍推廣應用,每年會避免把50多萬噸廢槽襯進行土壤掩埋的低端、粗放方式處理,從技術上杜絕有毒物質對大氣、土壤和水質的污染,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可估量,對我國鋁工業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