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即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礦業適應發展新常態、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的必由之路。礦業兩化融合工作這些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當前,兩化融合開始由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整合創新階段邁進,其中智慧礦山更是成為礦山企業兩化融合建設的主要方向。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也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智慧礦山,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變革,加快傳統礦業轉型升級。
目前,行業內已逐步將計算機模擬仿真、智能控制、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應用于生產、管理及服務等領域,企業已廣泛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等兩化融合技術,大中型礦山企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
但是,我國冶金礦山行業兩化融合深度與國內其他行業相比還存在差距,認識程度不夠、信息化投入不足、關鍵核心軟件裝備受制于人、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缺乏、公共服務平臺及政策標準建設滯后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部分企業對信息化缺乏深刻認識,在基礎自動化實施以后,往往不重視后期數字化建設內容,很多企業還停留在生產報表等數字化應用初級階段,遠沒有發揮數據集成應用方面的真正優勢。為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并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各部委的計劃、規劃,在冶金礦山行業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工作,中礦協專門成立了兩化融合專業委員會并編制完成了《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兩化融合指導意見》。作為兩化融合委員會理事長單位的丹東東方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在礦山企業的深度應用,圍繞感知、通信、控制、設計、決策、執行等關鍵環節,開展物聯網、模式識別、云平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礦山的完美融合與集成創新,全面提升礦山行業研發、生產、管理、營銷和服務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縱觀礦業發展的大趨勢,我國金屬礦業面臨著綠色開發、智慧采選的發展主題。智慧礦山成為礦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是礦業向知識經濟過渡的產業形態,是新世紀礦業發展的前瞻性目標。它能夠充分利用技術、數據、制造、管理、服務、資本等資源的開放共享,構建基于礦山物聯網的生態體系,推動技術與管理、礦山裝備制造與互聯網企業、加工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行業內外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東方測控具有礦山兩化融合建設的豐富實踐經驗,掌握智慧礦山建設的核心技術,已經為數十個大型礦山提供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和建設服務,為礦山企業的轉型升級、降本增效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借鑒。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的礦山企業會大量采用東方測控的智慧礦山技術,利用其先進理念和標準規范,通過新一代互聯網、云計算、智能傳感、通信、導航、自動化、智能控制等各項技術的運用與融合,實現采礦、選礦無人化的智能控制,有效集成礦山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對人、機、料、法、環進行全面管控,整合生產經營各類信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控制與管理,為企業的控制決策、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全面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新型智慧化礦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