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來到陜煤集團陜北礦業公司紅柳林礦業公司調研,深入礦井了解“15210”工作面智能化綜采情況,對這些新技術的特點和取得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提升產品競爭力、成本競爭力、效率競爭力和服務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陜北礦業公司辦公大樓
近年來,陜北礦業公司全面貫徹落實陜煤集團戰略部署,依托陜北地區優質、豐富的煤炭資源,創新并運用行業頂尖前沿的技術成果,實現煤炭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開采,為煤化工行業提供優質的生產原料,形成了“黑色資源綠色開采、高碳產業低碳運行、專一主業復合經營、地下工作光彩人生”的新特色、新業態,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近日,筆者走進陜北礦業公司——這個體現和代表煤炭行業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企業一探究竟。

李壽生(中)在紅柳林礦業公司調研
智能化程度行業領先
“我們洗選煤做到了‘無人值守,有人巡檢’,是國內首個采用三維可視化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的洗煤廠,智能化程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陜北礦業張家峁公司選煤廠廠長張喜君向記者介紹說,這套系統是集管理、監控、展示于一體,具備遠程控制功能。
據介紹,張家峁礦業公司年煤炭洗選能力1000萬噸,采用塊煤重介淺槽洗選工藝,以前每班需要12名員工巡檢。智能化改造一期工程去年6月建成運行后,生產系統內的98臺高清攝像頭實現了生產設備監視全覆蓋,整個洗選煤系統無需人員到現場操作,所有數據采集、實時分析都在控制室完成,巡檢人數減至2人。張喜君透露,即將實施的二期工程更加智能,將來所有的報表生成、設備故障分析等都會自動完成,并拿出最佳的生產運行方案。
在張家峁礦業公司銷售控制中心,記者看到只有1名員工在電腦前點擊鼠標,“一鍵”操作,煤倉皮帶啟動、裝煤、計量稱重等就會依次有序進行,一氣呵成。裝煤司機在現場無需下車直接刷卡,車輛的各種信息和視頻畫面就會同步傳遞到控制中心。
“這是目前陜北區域汽車運輸煤炭裝車信息化程度最高、遠程裝車最先進、裝車準確率最高的智能化裝車集成系統。”張家峁礦業公司銷售中心主任張濤告訴記者,智能裝車系統不僅改善了員工工作環境,降低工作強度,還大幅減少了用工人數,提高了裝車效率和裝車準確率,現在每個班僅需4~5人即可。目前,銷售中心10個裝煤點都具備了智能裝車功能,實現了裝煤現場“無人值守、有人巡檢”。
備受李壽生會長稱贊的紅柳林礦業公司智能化綜采,在全國千萬噸厚煤層智能化開采中首屈一指。該公司年煤炭生產能力1500萬噸,井下工作面煤層高度達6.3米。2012年首次在“15205”綜采工作面進行信息化與機械化綜采融合嘗試,2015年成為全國煤礦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試點示范單位。
2018年1月,紅柳林礦業公司“25208”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投入生產,實現井下無人采煤。員工在地面集控中心對井下智能化采煤進行遠程控制,一鍵按鈕啟動后,井下的設備按照乳化液泵站-清水泵站-破碎機-轉載機—運輸機-采煤機的順序依次啟動,采煤機、泵站、支架等主要設備的參數實時傳送到集控中心,實現“不見職工身和影,只見烏金滾滾來”的智能化采煤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人海采煤方式。
而檸條塔礦業公司正在試驗示范的“110-N00”新工法,是陜煤集團與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合作的世界首例井工長臂采煤新技術,被譽為“第三次煤炭開采技術革命”。工業試驗項目2016年7月首次在檸條塔礦井建成投入運行。2017年5月8日,“N00工法”在北京通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的成果鑒定,專家認為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10工法’運用采前切頂卸壓技術,工作面只需掘進一條順槽巷道,另一條巷道自動形成,實現無煤柱開采。而‘N00工法’工作面則完全無巷道,即N個工作面,0條巷道,0個煤柱,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預留煤柱開采方式,大幅降低了開采成本,提高了安全生產水平。”檸條塔礦業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李孝利介紹說,“110-N00工法” 試驗兩年來,煤炭回采率提高至80%,增產近60萬噸。
近年來,陜北礦業公司把建設“三型四化”(“三型”即本安型、生態型、智能型;“四化”即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礦井作為升級改進的突破口,充分運用煤炭行業頂尖前沿的技術成果,積極推進煤炭開采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實現技術升級,減人提效,技術先進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不亞于任何歐美煤炭企業,多項技術成果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井下崗位減少用工210余人,采掘效率提高了7%左右。

陜北礦業智能化工作面集控室
好鋼用在刀刃上
陜北礦業公司是陜煤集團旗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擁有紅柳林、檸條塔、張家峁、孫家岔龍華、中能煤田、韓家灣、涌鑫等7個礦業公司,位于國內著名的神府煤田腹地。
上世紀80年代,神府煤田的發現轟動了整個中國。神府煤田煤炭儲量大、質量優,具有“三低三高”的特點,即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發熱量、高揮發分、含油率高,被譽為煤炭界的“高富帥”,既可用于發電、民用,也可作為煤化工行業煤氣化、中低溫煤熱解、制備水煤漿等優勢原料,是名副其實的“環保煤”“潔凈煤”“化工煤”。
根據陜煤集團確定的“以煤為基、能材并進、技融雙驅、蛻變轉型”的戰略部署,陜北礦業公司調整產品結構,由提供原煤向定制化生產、提供潔凈化商品煤轉變,實現高端產品分制化和定制化生產銷售。實施產品結構優化和生產工藝升級改造,從部分洗選調整為全洗選,細分各煤種20余類,制訂了詳細的參數清單,使出廠的煤炭均為精品。
目前,陜北礦業公司主要煤炭產品為粒度不同的混煤、原煤、精煤、洗中塊等,發熱量5400~6500大卡/千克、灰分6%~17%、揮發分32%~40%,終端用戶以電力、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市場除涵蓋陜西外,還輻射華東、華中、東南沿海等地區。
好鋼用在刀刃上。國內一煤化工專家告訴記者,化工尤其是以煤氣化為龍頭的煤化工,對原料較為挑剔。比如煤中灰熔點高,氣化時就不容易結渣。煤種稍有不同,對生產系統就會帶來較大波動。因此寧可價格高一些,企業也樂意使用優質煤。
“我們每年產銷的煤炭中,用于煤化工行業生產蘭炭和氣化的原料煤1770多萬噸,約占總量的27%,逐漸實現從燃料到原料的轉變。”陜北礦業公司銷售協調辦公室主任劉志超介紹說,公司煤炭產品暢銷,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其中作為化工用煤,主要供應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陜化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神華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山西陽煤豐喜集團、山東魯西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化工企業客戶近30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該公司狠抓煤質管理,按照客戶對煤炭產品的不同需求細分市場,依靠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和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市場。隨著煤炭消費優質化、清潔化、個性化漸成主流,張家峁礦業公司煤層最深、品質最好、資源有限的5-2煤(即5號煤田第2層)成為化工企業搶手的“香餑餑”。目前年產600多萬噸的5-2煤全部用于煤化工,其中粒度25mm以下的沫煤占70%左右,主要作為化工企業的原料。5-2煤已然成為化工企業須臾離不開的優質生產原料,陜北礦業公司也成為他們的優秀供應商。

“N00工法”成果在北京通過專家鑒定
全員創新促成果轉化
陜北礦業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樹立“人人都是創客,事事皆可創新”的理念,通過建機制、搭平臺、籌資金、抓項目、建隊伍,持續推進全員創新創效的“雙創”實踐,大力培育“創客文化”,建成全國第一個煤炭“雙創”基地,注冊成立煤炭科技孵化公司,推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蓬勃開展。
焦悅峰,檸條塔礦業公司機電工區副區長、公司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帶頭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在同事的眼里,焦悅峰是個“技術控”。煤礦技校畢業的他喜歡刻苦鉆研,在20多年井下電工和機電維護崗位工作的同時不斷深造學習,勇于創新。
2015年3月,“焦悅峰機電維修工作室”成立。焦悅峰告訴記者,工作室將35名技能大師、勞模及技術骨干納入團隊,分為機電、運輸、通風、采煤和掘進5個工作小組。他們不斷創新,團結協作,堅持“一崗一打題、一周一研究、一月一優化、一季一評審”的工作計劃,集中優勢力量有重點、有組織地開展課題項目研究,先后完成科技創新立項69項、精優作業法12條、創意金點子24條,研發了一批創新成果和技術改造項目并應用到生產實踐中,破解了各項制約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技術難題,累計創造經濟效益3011萬元。2016年10月,工作室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焦悅峰千萬噸礦井機電維修工作室”,焦悅峰被授予煤炭行業技能大師。
檸條塔礦業公司工會工作人員介紹,公司參與“雙創”的員工不斷增多,創客的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創客項目數量和效益與2016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2倍和3倍,創客項目的有效率和轉化率分別達到85%和90%,截至今年9月,共申報創客項目2332項,其中認定有效1075項;先后選樹優秀創客導師6人、創客標兵14人、創客先鋒20人;人均創效達30余萬元。
創新成就未來。本文開頭的紅柳林礦業公司智能化工作面綜采控制創新成果,就來自于凌鵬濤智能化大師工作室。
近年來,陜北礦業公司每年拿出近億元資金,用于“雙創”基地建設、重大創新項目研發、全員創客薪酬及試錯容錯機制實施等方面的投入,將員工薪酬分配調整為“崗位工資+績效工資+雙創工資+特別獎勵”4個部分,激發員工由“汗水型”向“智技型”成長,促進企業由傳統技術輸入型向技術輸出型邁進。
工作室成為求師學技和創新提效的實踐平臺,他們圍繞技術難點開展攻關和技術創新,服務基層一線。陜北礦業公司以勞模(大師)創新工作室為主體,在各單位設立了創客總站和分站,成立專業崗位工種興趣創新小組。各單位配套建立了創客工廠、創意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成果展廳等創客平臺,有的還設有創客演練室、創客實驗室等,為員工提供和搭建了豐富的創客實踐和分享交流平臺。經過兩年的實踐,目前公司建成全員創客總站7個、創客分站81個、創新小組24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9個。
通過開展全員崗位創新競賽活動以及嚴格兌現創客薪酬等一系列措施,陜北礦業公司2017年“雙創”創造直接經濟效益5.42億元,培育出7名千萬元級的創客大咖。焦悅峰的人才成長軌跡也不斷被復制,培養出一批懂技術、敢擔當的骨干力量。“唐程理工作室”也被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任保利、王仲科等4人被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
陜北礦業公司還將“雙創”延伸到煤礦生產配套領域。2015年8月,全國首個煤炭生產專業化綜合服務平臺——“煤亮子”O2O平臺在所屬的產業發展公司建成運行,創新煤炭企業生產服務模式。該平臺應用“互聯網+”構建煤炭生產綜合服務的解決商、平臺商,以煤炭生產運營服務、專業技術服務、設備物資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主線,聚集煤炭企業、設備和配件生產廠家、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互聯動,搭建企業間快速溝通的橋梁,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目前,該平臺合作企業400家,實現交易額3.77億元。
目前,陜北礦業公司擁有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的科技成果等70余項,擁有300余件專利,其中20余項核心技術,掌握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陜北礦業員工研究技術創新成果
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2017年11月9日,陜北礦業公司被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2016年陜西省質量獎”。這是3家獲獎單位中唯一的煤炭企業。
煤炭企業發展到如此高水平該如何轉型?這是企業家歷經煤炭市場跌宕起伏必須面對的戰略問題。陜北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群英及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敏銳地認識到依靠自然稟賦的體量優勢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不能禁錮在“條件好、煤質優、體量大”優勢上,必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重新審視自己,將企業戰略定位為瞄準高端一流目標和先進水平,爭做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世界領先的領跑者,由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
公司調整產品、市場、工藝技術、勞動用工、生產組織、成本、安全環保、工作品質等結構,全力推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獨創形成了“二優三商”高質量發展模式,為我國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榜樣。“二優”即資源稟賦發揮優、全要素生產率優;“三商”即煤炭潔凈產品定制化的供應商、煤炭生產綜合服務方案的解決商、煤炭科技孵化轉化的平臺商。
據了解,“榆神四期”開發利用將成為榆林可持續發展的接續資源區域。在新的發展機遇下,陜北礦業公司將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一流強礦作為追求的目標,著力創建億噸級礦區。在今后一個時期,將全力打造“二優三商”新型煤企全要素、高質量的發展模式,緊緊圍繞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這一核心,抓好勞動用工、技術貢獻率、體制機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3+8個之最”,實現高端一流目標。即最優煤質、最合適區位、最好稟賦條件3個客觀方面之最;最先進工藝技術、最低能耗成本、最高工效、最活力機制、最質量體系、最優職業化隊伍、最佳生產服務、最安全生態的8個主觀方面之最。
企業名片
陜北礦業公司是陜煤集團在陜北國家能源基地規劃建設的大型煤炭生產企業。2018年4月,陜北礦業公司與神南礦業公司合并實行一體化管理。目前公司下屬紅柳林礦業公司、檸條塔礦業公司、張家峁礦業公司、中能煤田公司、孫家岔龍華礦業公司、韓家灣煤炭公司、涌鑫礦業公司、產業發展公司、生產服務分公司和煤炭科技孵化公司等10個單位。 公司及下屬主要生產礦井被授予全國煤炭工業企業文化建設和五精管理示范基地、全國安全文化先進單位、全國 “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煤炭系統文明煤礦、煤炭工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全國企業文化示范礦和品牌礦、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陜西省質量獎、陜西省職工科技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