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三北工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三北工程建設是同我國改革開放一起實施的重大生態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性工程??倳浿赋觯斍?,三北地區生態依然脆弱。繼續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僅有利于區域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要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續不懈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持續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6月12日,習近平考察了威海廢棄采石場生態修復項目,總書記對通過生態修復促進文化旅游發展、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致富的做法給予肯定。
礦山復綠是三北工程的重要內容,當前,砂石行業正在掀起礦山修復的熱潮,各地明確了砂石綠色礦山建設的方案和目標。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常規理解的礦山復綠無非是種樹種草,但是其實遠遠沒有那么簡單。那么礦山復綠到底是什么?怎么復綠呢?
礦山復綠是什么?
“礦山復綠”是指通過采用工程、生物等技術手段對因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使礦山地質環境達到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恢復的過程。
?

復綠前

復綠后
礦山復綠的主要技術方法
現階段,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常采用的礦山復綠技術方法主要有覆土綠化、擋墻蓄坡綠化、開鑿平臺綠化、邊坡鉆孔綠化、魚鱗坑蓄土綠化、掛網噴播綠化、生態袋綠化、生態草毯綠化、飄臺綠化、植生混凝土綠化等。
1、覆土綠化
對礦山開采后形成的面積較大、比較平坦的礦場或其他較為平整的場地,經地形測量后,進行場地的挖填設計,控制土地高程,確定出土地邊界,對土地進行平整,配土覆土,根據恢復土地利用類型確定回填土層厚度。回填20cm以上的種植土,種植先鋒固土的草本和灌木;回填80cm以上的種植土,種植草本、灌木、喬木。
適用于穩定的土質邊坡、卵礫石邊坡或軟巖質邊坡,坡度范圍0°-30°。
優點:
技術簡單可行,覆土后可種植農作物、喬灌草等,能有效保持水土和地表的抗沖刷能力,有計劃地逐步改良土壤土質,實現耕地、林草地指標的占補平衡,具有一定的景觀價值并減少了揚塵。
缺點:
適用局限性大,僅可用于30°以下的緩坡。
2、擋墻蓄坡綠化
對高陡、坡前具有回填空間的邊坡,可在坡前修建擋土墻,墻后回填渣土蓄坡,回填坡度不大于30°,擋土墻可根據回填方量選擇磚砌擋墻、漿砌片石擋墻、毛石混凝土擋墻等。蓄坡后覆種植土,種植草本、灌木、喬木綠化。
適用于巖質邊坡(中軟巖最佳),坡度范圍50°-80°。
優點:
技術簡單可行,成本較低,使用壽命長。
缺點:
人為痕跡重,對渣土回填壓實度要求較高。
3、開鑿平臺綠化
對完整性較好的巖質邊坡,可在邊坡上開鑿不同尺寸的平臺,在平臺前緣修建擋土墻,墻后覆土,種植草本、灌木、喬木綠化。
適用于穩定性較好的巖質邊坡。
4、邊坡鉆孔綠化
大孔植藤綠化
大孔植藤綠化,在陡坡坡面上鉆鑿直徑200mm深500mm的鉆孔,在孔中填入配制好的營養基后,每孔種植3-5株爬藤類植物,并人為干預爬藤覆蓋。
適用于硬土質或風化程度較高的石質邊坡,坡度范圍60°-80°。
小孔植藤綠化
小孔植種綠化,在陡坡坡面上鉆鑿直徑35mm深400mm的鉆孔,在孔中填入營養基,每孔種植3-5粒催芽后的藤本種子,并人為干預后期的爬藤覆蓋。
適用于較為堅硬的石質邊坡,坡度范圍70°-90°。
燕巢復綠法
燕巢復綠法,在陡坡坡面上鑿出300mm×300mm,深度400mm的方形巢穴,在巢中填入營養基,每個燕巢中植入3-5株爬藤幼苗,后期人為干預爬藤的覆蓋方向。
適用于中軟巖及風化程度較高的邊坡,坡度范圍50°-80°。
優點:
適用范圍廣,技術簡單,成本較低。
缺點:
施工難度較高,綠化率較低,施工時需特別注意施工人員的安全。
5、魚鱗坑蓄土綠化
利用坡面凹處或有小平臺的空間,采用混凝土或石塊向上壘砌,或向下挖成坑,形成魚鱗狀的種植穴,在穴內客土栽植喬木和藤本植物或經濟類林木,能有效防止雨水沖刷,保持水土。
適用于巖質或土質邊坡,坡度范圍30°-55°。
優點:
在有凹處、起伏的非高陡邊坡修筑,簡單易行,具有保水抗旱的特點。
缺點:
在高陡坡、平滑的巖質坡面不宜采用,綠化效果受坡面狀況影響較大。
6、掛網噴播綠化

掛網噴播采用“高次團粒”噴播技術,簡稱SF 綠化法。高次團粒系列綠化施工法,就是針對各種巖石、硬質土、砂質土、貧瘠地、酸性土壤、干旱地帶、河岸堤壩等植物生長困難的地方,在坡體穩定的前提下,采用經特殊工藝制造而成的客土材料,加入植物的種子,并添加許多必要的其他材料,采用噴播、機械或人工作業的方式制成最適于植物生長的生育基盤。這種瞬間制造的“人工土壤”具有高次團粒結構,既有保水性,又有透水性、透氣性,適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長,又能有效抵抗雨蝕和風蝕,防止水土流失。
適用于巖質或土質邊坡,坡度范圍30°-70°。
優點:
適用范圍廣,灌草結合,可快速實現綠化效果。
缺點:
技術較復雜,成本較高,苗木成活率低,后期需大量的水和人工進行養護。
7、生態袋綠化
生態袋綠化法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生態護坡方法,該方法是用充填土的生態袋組成擋土結構,通過錨桿固定在陡坡上,生態袋之間由抗老化的連接袋相互連接成整體柔性結構,在生態袋內外立面采用混播、噴播、壓播、插播進行綠化,形成整體的生態柔性擋土結構。植物根系通過這種新型軟體邊坡自由生長,進入巖土基層,從而達到綠化效果。主要有兩種方法進行施工,堆疊法和長條形法。
堆疊法
堆疊法,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預置草種的生態袋中,坡面修整順滑后,在底部施做穩定基層,品字形鋪設錨固生態袋,扦插灌木,在土袋和邊坡之間填土密實,袋頂種植爬山虎,后期灑水養護。
適用于各種穩定的土質邊坡或巖質邊坡,坡度范圍45°-80°。
長條形法
長條形法,長條型袋填充植生土后掛靠邊坡,沿坡面自然垂下,用錨桿固定。
適用于各種穩定的土質邊坡或巖質邊坡,坡度范圍45°-90°。
優點:
適用范圍廣,施工技術簡單,成本較低,可快速實現綠化效果。
缺點:
后期需大量的水和人工進行養護。
8、生態草毯綠化
將邊坡上的石塊等清除后,在坡面上覆土并人工進行再平整。按照比例配制灌木種子和草種,摻砂后均勻撒播。覆蓋草毯,修筑橫向和縱向的排水系統后,加強后期灑水養護。
適用于穩定的土質、卵礫石或軟巖質邊坡,坡度范圍小于35°。
優點:
技術簡單可行,成本較低,可快速實現綠化效果,后期草毯分解后自動成為有機肥料。
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