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皮帶運輸線有1.5公里長,將遠處砂石場開采的石料運輸到這里的中轉庫,經過破碎機進行二級破碎,再經過篩分機進行品種分類,分成三種規格的骨料成品輸送到不同的成品庫,銷售給不同需求的用戶。”2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義龍新區新橋工業園區的轉型升級100萬噸/年建筑骨料項目現場采訪,該公司生產技術處處長付先明指著改造項目介紹說。

全長1.5公里的皮帶運輸線
骨料俗稱砂石,主要需求來自混凝土攪拌站、管樁廠及工程建設,是建筑用混凝土、水泥管樁制品中的重要成分,骨料的顆粒級配和質量對混凝土的優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項目以安龍海螺寶山礦區石灰石礦山的石灰石夾石及頂底板作為骨料料源,綜合利用廢石,規劃建設100萬噸/年建筑骨料生產線,以滿足周邊工程對建筑骨料的供應需求。項目歷時8個月,于2018年8月中旬建成投產。
“我們公司實施的這個骨料項目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現場無揚塵,環保優勢明顯,而且配套智能化的設施,從整個生產到計量、出廠僅需9名工人就可完成全程操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都十分顯著。”該公司副總工程師劉重理說出項目的優勢所在。
據了解,成立于1996年的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務院確定并重點扶持發展的120家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旗下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產和銷售,經過20多年的發展,海螺水泥下屬水泥企業已遍布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產銷量位居中國前列。黔西南州發展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安徽海螺全資子公司,于2013年10月投入運行,生產規模為2000噸/天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為搶占發展戰略機遇,迎合市場對建筑骨料的需求,該公司經過前期調研、分析和論證,利用豐富的資源和自身的管理與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已有投資項目設施的效率和規模效益,投資新建這一骨料項目生產線。

不同規格的骨料成品庫
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石灰石破碎至成品發運出廠相配套的鏟運設備,新建皮帶廊道、骨料儲存及發運廣場,兩級碎石篩分設備及收塵設備、輸送皮帶機等。項目所采用的工藝設備先進、優化級配搭配生產質量可靠,巖石除進行常規破碎、分級使用外,廢棄料(5毫米以下)進入熟料生產工藝給予充分利用,實現礦產資源利用率達100%。在粒料生產控制方面,其生產設備及技術均符合要求,原材料及碎石粒料加工等方面均有較好的質量保證,并根據粒徑分成15至31.5毫米、5至15毫米、5毫米以下3個品級。
“骨料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完善海螺集團在水泥及關聯產品市場的產業鏈布局,培育海螺水泥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社企共贏。”劉重理坦言。
說及轉型升級實施后達到的效果,劉重理認為,建筑骨料產業是資源依賴性的產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而安龍海螺骨料項目充分利用自備石灰石礦山資源和便利的交通物流優勢,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當地資源和能源消耗,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大量的優質砂石建筑骨料,為促進區域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增強了安龍海螺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有利于通過市場規則優化社會資源配置,謀求資源的社會效益最大化,較好地實現了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