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河北省承德全市累計壓減礦權347個,取締關閉礦山230家,近年生態修復50多平方公里。今年還將通過百礦關停、百礦披綠“雙百行動”繼續關停礦山100家以上,骨干露天礦山企業環保全部達標,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治理120處,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生態至上、綠色發展;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河北省承德市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礦業示范區不懈探索和鏗鏘前行,無疑是“兩山”理論在承德的完美詮釋。
“承德市‘2019雙百行動’正式啟動!”
4月17日上午,承德市建設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百礦關停、百礦復綠“2019雙百行動”現場會在承德縣高寺臺鎮舉行。10時許,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周仲明一聲令下,距離會場200米的兩座礦山廢棄廠房被成功爆破。同時,寬城、隆化、灤平、平泉市在預定地點,關閉炸毀廢棄礦山行動同步展開。隨后,與會人員揮鍬掄鎬、扶苗填土,在路和礦業集團排土場上,共同栽下了象征著礦山綠色發展的希望之樹。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動真招,真較真,見實效。現場會上,市縣區、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重點礦山企業代表130多人,再次見證了承德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綠色礦山的堅強決心!
承德是京津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承德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并同時解決貧困問題。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周仲明說:“承德全力建設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是完成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承德生態、脫貧兩大政治使命的戰略之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承德礦業必須脫胎換骨,綠色轉型。實現這一目標,承德有探索、有決心、有信心!”
2016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將承德市列為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承德市委、市政府精心謀劃“四個一批”工作舉措,強力實施礦山綜合治理“6743”工程,即到2020年,實施完成礦山復墾披綠60平方公里,整合改造壓減礦業權700個,轉型升級400家,淘汰取締300家,力爭在全國率先建成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三年來,承德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以勇于擔當的精神,通過復墾披綠、淘汰關停、整合改造、轉產轉型“四個一批”,承德礦業走出了一條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轉型之路。
三年來,承德全市累計壓減礦權347個,取締關閉礦山230家,近年生態修復50多平方公里。今年還將通過百礦關停、百礦披綠“雙百行動”繼續關停礦山100家以上,骨干露天礦山企業環保全部達標,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治理120處,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該綠的綠,百座礦山披綠裳
——三年,承德礦山綠化面積2300公頃,已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9 個。2019年年底前,全市將再治理礦山面積6750畝
久久為功綠承德,生態涵養護京津。半個多世紀以來,承德市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持不懈大造林,森林覆蓋率比新中國成立前翻了近十倍,高達57.67%,成為華北最綠的地區。
但行走在承德的青山綠水間,偶然闖入眼簾的裸露礦山卻像“癩瘡疤”,大煞風景。
礦山裸露之“疤”根在生態思想之“瘡”。精準把脈下猛藥,標本兼治去頑疾。承德市全面打響建設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除瘡治疤”綠色攻堅戰。
沿著承德市建龍礦業有限公司后山拾級而上,幾分鐘后就可看到——大片植物園。但誰都不會想到,眼前這片生機盎然的果園,幾年前曾是塵土飛揚的排土場。
建龍礦業的負責人才興波介紹說:“我們的尾礦是單一磁成分,直接種植作物很難成活,想要實現綠化與發展共贏,造地是最好選擇。通過覆蓋30厘米的黃土,在排土場上種植油葵等經濟作物,周圍山上都栽上了核桃樹、山楂樹、蘋果樹。”
幾年來,建龍礦業先后投資960萬元對排土場進行復墾、綠化,成效顯著,僅豆子溝排土場就已經復墾形成梯田式土地400余畝,種植油葵120畝、谷類20畝,栽植核桃、栗樹、杏樹等2.8萬棵。目前,已經形成集種養殖、采摘、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農業區。
和建龍礦業一樣,承德市所有礦山企業都全力投入到礦山復墾披綠中,一處處裸露的山體再次恢復了生機,一處處尾礦庫長出了新綠,人為的荒蕪又成了綠園。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市長常麗虹講,從2016年開始,承德市嚴格執行綠色礦山規劃和標準,對廢棄采區、堆渣場、礦區道路等破壞區域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建則建、宜景則景,通過工礦廢棄地復墾、掛網噴播、植物覆綠、拉臺階覆土綠化、采坑回填綠化、景觀再造治理等方法進行生態綜合修復,礦山創面大大減少、揚塵污染大大減低。
今年,承德市將通過百礦關停、百礦復綠“雙百行動”,繼續強力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攻堅。6月底前,重點區域100家以上礦山生態環境將得到明顯改觀;年底前,將再治理礦山面積4.5平方公里,全域礦山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治理。
責任主體滅失礦山各縣(市、區)政府是生態修復的責任主體,在修復資金上,采取爭取中央財政和省財政資金,吸引社會資金,利用礦山開采殘留資源等方式籌集。
“還綠不講價,復耕可掛鉤”。承德市充分利用廢棄礦地資源,將礦山治理和建設用地緊密結合。復墾后新增耕地將用于補充耕地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實行綜合整治;對有條件改造成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利用的礦地,列入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和土地儲備計劃;礦山當地適宜恢復為林地的,列入綠化造林計劃。確保6月底前市區周邊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該停的停,減礦關停動真章
——三年,承德市市共取締關閉230家礦山,壓減礦權共347個。年底前,礦山企業環保驗收不達標的,安全生產不達標的,一律堅決予以關閉
承德礦業歷史悠久,曾是承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承德市礦產資源特點是“小、散、多”,礦山大中型少,小型和露天礦山多。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
“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生態是硬指標,生態紅線,更是政治底線。不達標的礦必須依法依規關停!”承德市委、市政府態度堅決。
本著對礦山減量化管理的原則,2016年以來,承德市礦山取締、關閉、關停專項攻堅行動堅持不懈。
——嚴格關閉標準。資源品位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破壞環境的礦山;采礦許可證到期未申請延續或采礦許可證超期時間較長、長期不能延續采礦權的礦山;處于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名勝區、國家公益林等重點林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地質遺跡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限定范圍內,城市周邊3000米和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兩側1000米范圍內等環境敏感地帶破壞環境嚴重且拒不治理的露天礦山;國家政策性關閉或相關部門提請關閉的礦山,礦山企業要主動申請關閉的礦山。
——制定關閉方案。各縣(市、區)政府作為礦山關閉工作責任主體,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確定目標任務,明確工作步驟,確定工作時間節點,按期驗收。
——建立獎懲機制。對2016年6月底前主動申請關閉的露天礦山,除按規定退還價款和保證金外,給予適當補償和獎勵;對于2016年6月至2017年年底申請關閉的露天礦山,按規定退還價款和保證金,不補償;對政策性強制關閉的礦山,按規定退還價款和保證金,給予適當補償;對因違法違規被強制關閉的礦山,不退還價款和保證金,不補償。
——推出督查機制。列入全市重點工作,由督考辦按時督查。將礦山關閉取締工作納入年終綜合考核。對工作進度快、效果好的縣(市、區)給予獎勵;對推進不力、沒有完成年度任務的縣(市、區)實施約談;對不認真履行職責,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的,嚴肅問責。
通過嚴格環保標準、嚴格安全生產標準、嚴格綠色礦山標準,“減礦權、減產能、減破壞面積”“三嚴三減”舉措,自2016年至2018年年底,承德市共取締關閉230家礦山,其中通過直接關閉方式關閉191家,通過整合重組方式取締49家;共減少礦區面積54.6平方公里,每年減少固體礦產開采量1259萬噸。壓減礦權共347個,其中采礦權230個,探礦權117個。三年來,采礦權數量由954個,減少到710個,減少了26%。
當下,2019年度露天礦山環保達標攻堅行動正在強力推進。
實時監管,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限期完成,超期關停。
——3月15日,《承德市露天礦山環境整治規范》出臺。
——骨干礦山環評驗收清零工作正在進行。環評未通過驗收的骨干企業,5月底必須完成,對不具備驗收條件的骨干企業,倒排工期,須在7月底前完成整改,并提交縣(市、區)政府進行整改驗收,10月底前向市礦山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市級驗收申請。
——各縣(市、區)和礦山企業必須嚴格按照《環境整治規范》,對礦山企業礦山開采、產品運輸、物料儲存、降塵抑塵、廢水治理等所有環節查找環境問題,從細制定方案,全面開展治理,嚴格實施驗收。年底前,對骨干露天礦山企業進行達標驗收,對未通過環保達標驗收的礦山,將堅決予以關閉。
同時,礦山安全生產達標攻堅同步推進。
——對未通過達標驗收的、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不再辦理的、長期停產停建不再生產建設的、非法違法生產建設的、不按設計施工的、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七類礦山將予以關閉。
該用的用,資源利用創新忙
——三年,全市年尾礦綜合利用量近億噸,騰退復耕土地5000多畝,實現工業產值300多億元。去年,承德釩鈦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700多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30多億元,占GDP比重16.3%
承德德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尾礦透水磚整裝待發,即將運往北京。
“這種透水磚以尾礦砂為原料,是公司的專利產品,該磚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問題。”該公司董事長田文說,這種磚在北京長安街大修工程招標中一舉奪魁,后來又鋪在北京前三門和北苑路等街道。該公司生產的生態渣透水磚被住建部推廣到全國。
承德是礦業大市,現有尾礦庫866座,年均尾礦產出量約2億噸,累計積存量約16億噸,生態環保壓力巨大。
承德市將科技創新作為尾礦綜合開發利用的重中之重,通過政策驅動、典型帶動、市場拉動,現已實現“低效分散利用”向“高效規模利用”轉身。
據市工信局尾礦綜合利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僅尾礦新型建材項目就達120個,實現產值115億元,帶動就業6000余人,產品遠銷津、京、冀、遼、蒙。承德新通源微晶裝飾板材、寬城嘉瑞德低碳板材、金隅干混砂漿等中高端產品已走出國門。
三年來,全市年尾礦綜合利用量近億噸,騰退復耕土地5000多畝,實現工業產值300多億元。一個集約高效、鏈條銜接、布局合理的綠色、高效的尾礦綜合利用體系已經形成,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承德市被工信部確定為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尾礦資源綜合利用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承德是中國最重要的釩鈦戰略資源基地之一,也是國家釩鈦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結合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為保證國家釩鈦戰略資源供應,承德市大力推進釩鈦新產業發展,已初步形成了集釩鈦礦采選、冶煉提釩、深加工、研發設計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且呈現出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20年來一直奮戰在承德釩鈦產業一線的市釩鈦產業辦主任劉建海說,目前,承德市擁有河鋼承鋼、建龍特鋼、天大釩業等14家釩鈦骨干企業,主要產品五氧化二釩、氮化釩、高純氧化釩、全釩液流儲能電池、航空航天級高端中間合金、釩鈦特鋼等。亞熔鹽法綠色清潔提釩生產加工全球領先。釩產能占國內34%、占世界16%,主要產品為中國名優品牌,產品暢銷亞、歐、美、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釩鈦產業實現產值700多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33多億元,占GDP比重16.3%。到2020年,釩鈦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形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新能源、環保催化劑、高端制造等五大產品系列,高端鈦產品達到1000噸以上,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
去年9月17日,河鋼集團與承德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由河鋼股份和承德市國控投資集團共同出資的河鋼承德釩鈦新材料公司同時掛牌。
該公司的成立,是河鋼、承德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重要指示精神的戰略決策,是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去產能調結構轉動能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更是貫徹國家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戰略規劃的具體實踐。
河鋼承鋼黨委書記于勇說:“河鋼承德釩鈦新材料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承德釩鈦新材料產業進入了新階段。”該公司正在充分運用公司自主創新的世界上最清潔的提釩法——亞熔鹽提釩技術,加快釩產品深加工、航空級片釩開發等14項重點項目的建設,力爭到“十三五”末,該公司實現高端釩產品產業鏈全覆蓋,建成承德釩鈦新材料產業基地。
立足承德豐富的釩鈦資源和產業基礎和世界一流的提釩技術,雙灤釩鈦新材料、興隆營子釩鈦特鋼、隆化鈦業、寬城特色釩鈦四大產業園正朝著國際一流的釩鈦產業研發及制造基地——“中國釩谷”邁進!
該轉的轉,綠色轉型產業旺
——三年,承德110多家礦山轉向非礦產業,146家礦山融入文旅、新型建材、新型能源等產業。2017年,包括綠色礦業在內的全市綠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首次超“兩黑”產業8.5個百分點
在平泉希翼綠色能源制造有限公司,路邊一排排白色路燈桿上,一個個螺旋狀風力發電裝置隨風轉動。這個小小的風力發電裝置是國家專利產品,主要出口國外。
“這幾年我最大的成功,就是從礦業開發轉行新能源制造。”該公司負責人沈建軍說,無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從長遠利益來看,這個“轉身”都是正確的選擇。
“開礦雖然能掙錢,但資源不可再生,必須尋找新出路。”京城礦業集團董事長楊志國說:“承德經濟轉型,礦業必須爭先”。目前,京城礦業集團麾下的中國·承德鼎盛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逐漸成型,實現了實景演出、書畫基地、皇家珠寶等多業并舉。該公司已從礦業開采、精選加工為主向旅游、文化產業轉型,承德鼎盛入選全省現代服務業百家領軍企業。
遵循“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理念,發揮文化、旅游、生態、區位優勢,承德市精心謀劃了“3+3”綠色主導產業,即大力發展文化旅游、釩鈦新材料及制品、清潔能源三個優勢產業和大數據、綠色食品及生物健康、特色裝備制造3個特色產業。
幾年來,為引導礦山企業盤活固定和流動資產,向綠色主導產業轉型、轉產,承德市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
——對凡涉及礦山企業轉產轉型、改造提升、綜合利用、礦產品深加工的項目,優先立項審批或備案,優先環評審批,優先土地保障。
——對提升后骨干礦山企業的礦區深部資源及周邊無法新設礦權的資源,優先協議出讓給該企業。
——保障轉型提升骨干礦山企業改、擴建新增建設用地,支持其盤活已有的土地資源,新增用地上給予指標保障。
正是在這一戰略部署的引導下,承德市一大批礦山企業在新興農業、光伏發電、文化產業、新材料、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礦泉水等綠色產業天地里大施拳腳。
灤平縣偉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三年前依托閉庫尾礦庫,投資1.98億元、裝機量20兆瓦的灤平捷通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已經成功并網發電;寬城恒泰礦業集團,投資3.6億元異地擴建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遠銷日本、泰國、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
數據表明:三年來,承德市礦業企業轉產到非礦產業的已達110多家;通過采選技術綠色改造、尾礦綜合利用做優做強的礦業企業已達100家;另有146家礦山企業,在做優主業的基礎上,向文化旅游、天然礦泉水、裝備制造、新型建材、新型能源等產業轉型。
正因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隨著礦業的綠色轉型,承德市“一礦獨大”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質變。2017年,包含綠色礦業的全市綠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首次超“兩黑”產業8.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5%,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去年,承德市的綠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9%。
綠色發展我爭先,生態優先百礦綠。
從曾經小大小鬧的“傷筋動骨”到浴火重生的“脫胎換骨”,從無可替代的“一礦獨大”到生態強市的“綠色領跑”,生態至上、鏗鏘前行的國家綠色礦業示范區的“承德探索”,無疑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