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資本市場的“浙江板塊”已經開始閃爍起光芒。2020年1月10日,浙江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礦重工)首發上市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通過。
擬募資擴大產能
建筑垃圾處理市場前景廣闊
浙礦重工首發募集資金總額為3.81億元,擬分別投向破碎篩選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技術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其中,破碎篩選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將投入募集資金2.39億元,據了解,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礦重工以自有資金預先投入該基地建設項目的累計金額已達3080.55萬元。
招股書顯示,破碎篩選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將擴大浙礦重工現有產能,而技術中心建設項目建成后,將通過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成套生產設備的設計與研發,幫助公司在該領域搶占市場先機。
具體來看,破碎篩選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建設期為18個月,達產后將為浙礦重工每年新增破碎設備125臺(套)、篩選設備300臺(套)的生產能力。同時,預計完全達產后公司將新增年營業收入1.80億元,新增凈利潤4283萬元,項目投資利潤率為21.11%,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為18.35%。
浙礦重工方面稱,投建該項目的背景之一是近年來砂石骨料行業對上游破碎、篩選設備的采購需求逐漸增大,尤其是隨著下游礦山集中度的提升,大型和超大型礦業企業的數量增多,導致中高端設備市場呈現一定程度的供需兩旺局面。
據了解,浙礦重工所在行業的下游行業主要為砂石、礦山和環保等領域。事實上,除了礦山行業應用需求旺盛外,浙礦重工方面還稱,未來公司產品應用于環保行業的潛力更是在不斷提升。
據市場研究預計,2017年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的體量已經超過800億元,相較于2010年增長了一倍,若維持現有的增長率,到2020年,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容量可突破千億大關。
浙礦重工方面表示,隨著垃圾分類的深入進行,特殊垃圾處理將進入針對性處理時代。對于建筑垃圾而言,就地拆解還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將是主要的處理途徑,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將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期,從而為破碎篩選設備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市場議價能力增強
營收凈利雙增長
浙礦重工位于長三角中心腹地城市浙江湖州一隅,早在2003年,公司的前身長虹路橋正式創立,2013年長虹路橋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十幾年來,公司一直專注在自己的主業領域,以“高效、智能、環保”作為產品發展方向,致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破碎、篩選成套設備供應商。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浙礦重工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01億元、2.25億元和2.9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85.14萬元、4365.73萬元和7444.04萬元,營收利潤雙雙呈現大幅增長趨勢。
據了解,除個別企業作為經銷商向浙礦重工采購產品用于對外出售外,浙礦重工產品銷售均采用直銷方式,公司客戶基本為終端客戶。
在招股書中,浙礦重工強調稱,由于下游砂石企業整合加劇,高端破碎篩選設備市場需求提升,公司產品處于產銷兩旺、供不應求狀態,公司產能趨于飽和,整體議價能力提升,同型號、同規格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較往年出現一定上升。
浙礦重工方面表示,正是由于公司長期以來專注于破碎、篩選設備的研發和工藝改進,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研發經驗,目前產品穩定性、智能化、生產效率等均處于行業前列,公司市場競爭力較強,議價能力明顯提升。與國外競爭對手相比,公司產品也具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三個年度,浙礦重工破碎設備銷售單價分別為95.10萬元、90.52萬元、118.49萬元,篩選設備單價依次為14.16萬元、16.84萬元、18.04萬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外市場拓展力度加大,浙礦重工2016年和2017年的海外銷售收入較高,前期儲備的海外訂單逐步實現。不過隨著國內訂單持續增加、產能趨于飽和,公司2018年未再承接新的海外成套生產線訂單。未來,隨著募投項目的進一步達產,浙礦重工有望繼續加大承接海外銷售訂單,為公司貢獻又一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