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亞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2020年第一屆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受疫情影響,為了群眾的健康安全,暫時改為“云開放”的形式。各位小伙伴,讓我們跟隨三亞市環境保護協會志愿者蒲麗冰的腳步,一起來探尋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秘密吧!
光大環保能源垃圾焚燒廠位于三亞市天涯區水蛟村,占地80畝,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近39萬噸,向國家電網輸送電量1.3億度。
走進光大環保能源垃圾焚燒廠廠區,大面積的綠化、清新的空氣、整齊的建筑和干凈的路面,仿佛置身花園。光大環保能源的工作人員為我們講解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大致工作流程:在環衛部門的調度下,市政專用垃圾車會把三亞市每天產生的不可回收垃圾,統一送到焚燒廠,倒進垃圾倉,廠里的工作人員再將垃圾進行分區、堆高發酵并投爐燃燒。
在吊機控制室,一個巨大的垃圾倉赫然立于眼前,這里最大可以存貯兩萬噸垃圾。志愿者與垃圾倉僅一玻璃之隔,表示聞不到任何異味,廠區工作人員解釋道:“其實垃圾倉里的味道超級難聞,但整個廠房在工作狀態下是完全密閉的,并且應用了‘負壓’技術,將異味和有毒有害氣體抽進爐膛進一步處理,所以在垃圾山旁邊,我們卻聞不到任何垃圾的怪味道。”
運送到廠區的生活垃圾不能直接燃燒,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水分,也就是“滲濾液”,垃圾需要先發酵幾天,再把產生的水分通過管道輸送到滲濾液處理站,做凈化處理,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燃燒垃圾產生大量煙氣、粉塵,還有二噁英之類的有毒有害物質怎么處理呢?在光大國際的煙氣凈化車間,運用3T+E、脫硝脫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器等技術和設備,分解處理了這些有毒物質,煙氣粉塵經過凈化,最后排放出來的,就只有干干凈凈的水蒸氣了。
最后一步也是重要的發電過程了。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量經過一系列轉換,帶動發電機發電。垃圾抓斗一次能夠抓起5噸重的垃圾,發電量可以供一個家庭正常使用一年。生活垃圾發電,整個過程完全不污染環境,甚至連燒完剩下的爐渣都沒浪費,做成了環保磚,光大環保能源簡直是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的楷模。
光大環保能源每天能夠處理1000多噸生活垃圾,但三亞市的生活垃圾產生量每年都在不斷增長,遠遠超出了處理量,因此光大的第三期項目也已經在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