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自然資源廳8日消息,黃河發源地青海省將進行黃河流域重點地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據悉,此次生態修復以黃河流域露天礦山集中開采區、生態功能脆弱區,以及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左右岸、重要交通干線沿線、城鎮周邊為重點區域,優先對破壞生態嚴重、影響民眾生產生活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廢棄露天礦山開展生態修復,消除或減輕地質災害隱患,提升歷史遺留礦山與周邊地形地貌景觀的和諧度。
據記者了解,經現場核實、科學論證,青海確定在西寧、海東、海南、黃南、玉樹和果洛6個市(州)設置43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擬治理總面積1031.52公頃(15472.86畝)。
日前,中國自然資源部、財政部下達1.26億元資金,助力此項工作。
該項目分三個階段實施。2020年3月至4月為施工圖設計編制與審批階段,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為工程招標與實施階段,2020年11至2021年6月為檢查驗收與評估階段。
目前,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牽頭,抽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省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成立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項目監管、方案審批、檢查驗收及技術指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