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肇慶市秸稈粉碎機還田試點示范項目機械設備交接發放儀式在高要區蓮塘鎮舉行,肇慶市生態環境局正式向高要區人民政府交付發放600臺秸稈破碎機,標志著肇慶市秸稈還田試點項目拉開了序幕。
在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及支持下,肇慶市持續推進秸稈禁燒工作,并積極開展秸稈等生物質原料綜合利用示范項目。今年,肇慶市生態環境局充分運用省環境廳劃撥的專項資金,購置了600臺秸稈粉碎機,發放給高要區300條行政村用于秸稈粉碎還田,實現秸稈等生物質原料綜合利用。
據介紹,作為一項“一舉多得”的舉措,秸稈破碎還田解決了禁燒后秸稈的去處問題,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同時,破碎還田的秸稈能夠作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以及作為有機肥料助力改良土壤結構,起到了保持土壤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
落實秸稈粉碎機還田試點示范項目是肇慶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一項有力措施,是肇慶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打造美麗中國樣本的一項生動實踐,也是肇慶積極實現生物質綜合利用,提高生物質原料的利用價值以及轉換率,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肇慶市是廣東省傳統農業大市,因此每年收成之后各地秸稈焚燒問題嚴重。前期大氣專家組曾對肇慶市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成因進行把脈會診,認為肇慶每年農業秸稈焚燒排放一氧化碳(CO)占污染源的比例高達13.5%,是影響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一項重要因素。
自2018年起,肇慶市持續開展秸稈禁燒專項督導行動,切實抓好全市秸稈禁焚管控工作,有效改善了環境空氣質量,得到了省環境廳的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肇慶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79,同比下降18.9%;優良天數比例為97.8%,同比增長6.6%,綜合指數和優良率改善均為全省第一。PM2.5、 PM10、CO、NO2、O3五項污染物指標階段濃度全面下降,其中PM2.5 階段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