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鋼鐵行業面臨多重調整。
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創下了多個記錄:粗鋼產量創新高、鋼材表觀消費量創下新高,鋼材進口量大幅度增長。但在這些記錄的背后,也存在著一些隱憂:鐵礦石價格漲至9年高點、壓減產能和需求增長之間如何平衡等。
同時,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指引下,作為目前碳排放量占總量15%的工業部門,鋼鐵行業需要也必須在低碳轉型的過程中承擔先鋒作用,減少資源能源消耗、研究低碳路徑、破解低碳發展難點時間緊迫,勢在必行。
積極運作海外礦山項目
2020年,鐵礦石成為全年漲幅最高的大宗商品,特別是在去年第四季度的連續快速上漲,創下了多年記錄的同時,也成為我國鋼鐵行業2021年發展的隱患。
據中鋼協監測,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62%進口礦價格1月18日最高達到171.6美元/噸,創近9年來新高。鐵礦石、煤炭、焦炭和廢鋼價格均處于高位,有的呈上漲態勢,企業生產成本面臨上升壓力。在鋼材價格難以大幅上漲的情況下,2021年鋼鐵企業降本增效任務非常艱巨。
而在1月2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也對下一階段的鐵礦資源保障工作做出指示。他表示,當前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達到80%,工信部和相關部門正在推進有關工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
依據公開信息,目前中國在海外的礦山重點項目,是位于西非的西芒杜鐵礦項目。
2010年7月29日,中鋁與力拓簽訂西芒杜聯合開發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西芒杜鐵礦(南部3、4號區塊),力拓、中鋁分別擁有西芒杜項目50.35%和44.65%股權。
而2019年7月幾內亞政府對北段1、2號區塊啟動了國際公開招標。2019年10月,由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旗下的中國宏橋集團、新加坡韋立國際、煙臺港集團和幾內亞聯合礦業供應集團四家企業組建的“贏聯盟”入圍競標;11月“贏聯盟”中標。中企也由此拉開西芒杜鐵礦開發的帷幕。
至此,贏聯盟占西芒杜北段1、2號區塊85%股份,幾內亞政府占15%股份;南段3、4號區塊力拓占45%股份,中鋁占40%股份,幾內亞政府占15%股份。
中鋼協會長駱鐵軍表示,目前西芒杜的1、2號區塊,已經由國內的中方人士開始建設,鋼鐵企業也在和贏聯盟進行積極地溝通。“同時3、4號是力拓控股的,但是中鋁和寶武集團也有相應股份,也在積極溝通促進盡快開工。”他說,“國外其他中方參加的項目也在積極地運作中。”
多元化保證供應
除了積極在海外進行鐵礦石礦山的投資之外,降低對外國礦山依賴的其他方式,還包括廢鋼進口及國內礦山開發等。只不過,這些模式面臨的困難同樣不小。
據駱鐵軍介紹,近幾年國內的礦山項目投資一直都是負增長,其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礦山面臨的稅費太高。“國內礦山的稅費占比高達17.2%,涉及的稅費項目多達24個。”駱鐵軍表示,“由于種種因素,前一段時間國內各地限制國內礦山的開發,新建礦山審批難度非常大,程序非常復雜。”
而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盡管促進國內礦山開發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面臨的困難重重。“首先,國內鐵礦石的品質相對較差,雜質含量較高,不具備優質的鐵礦石資源。”他說,“其次,開發礦山實際上和各地政府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違背,進一步放開的難度比較大。”
依據公開資料,目前中國國內最大的礦業公司,是隸屬于鞍鋼集團的鞍鋼礦業公司,其生產的鐵礦石直接供應鞍鋼生產。“這也是國內目前比較可行的模式,由上下游一體化鋼廠提升鐵礦石的產能利用率,增加國內鐵礦石供給。”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不過,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增長,加大海外優質礦區的投資才是重點。”
此外,進口鐵礦石目前唯一的替代品——廢鋼,也在2021年正式放開。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中國進口的首船廢鋼由寶武集團購買,正在港口停泊等待清關。
“和其他產品類似,中國放開廢鋼的消息一傳出來,國際市場上的廢鋼價格應聲上漲。”他說,“第一單的再生鋼鐵進口業務是一筆象征性業務,是國際國內市場共同摸索中國再生鋼鐵進口新規的一個嘗試。”
他表示,年初以來,國際廢鋼市場上質量稍差、無法達到中國進口標準的廢鋼產品價格有所回落,而日本等國生產的優質再生鋼鐵價格保持堅挺,這與中國的潛在需求息息相關。
“目前國內的廢鋼資源也需要好好利用。”駱鐵軍說,“現在在政策方面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最關鍵的是沒票可開,后續需要把國內廢鋼資源理順。”
壓減產量與消費量增加平衡術
鋼鐵行業2021年產量壓減和消費量增加之間如何平衡,成為行業全年面臨的首要問題。
依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53億噸,同比增長5.2%,創歷史新高。除了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3月份之外,其他各月均實現同比增長。
隨著下游行業快速恢復,特別是在去年二季度以后,鋼材消費也創新高。據中鋼協測算,2020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指當年產量加上凈進口)同比增長9%,鋼材實際消費同比增長7%左右,其中建筑業增長10%,制造業增長4%。
在27號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媒體發布會上,中鋼協對外表示,2021年我國將不斷鞏固疫情防控和經濟穩定恢復發展態勢,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家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會有一定的延續性,將為鋼鐵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并預測,2021年我國鋼材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
不過,黃利斌也在前一日表示,鋼鐵壓減產量是我國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工信部將從四方面促進鋼鐵產量壓減。工信部將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下降。
黃利斌表示,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需要嚴格執行產能置換的政策,對違法違規新增的冶煉產能行為將加大查處力度,強化負面預警。同時堅決壓縮鋼鐵產量。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的總體態勢,著眼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階段性目標,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為依據的存量約束機制,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的下降。
也是因此,全行業需要在鋼鐵產量下降、與預期需求增幅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目前,我們國家的鋼鐵產能是可以滿足鋼材需求的。”駱鐵軍表示。
他認為,壓減產量和需求增長之間,可以通過進口鋼材、特別是進口鋼坯來實現平衡。2020年,我國鋼材進口增加64%,其中鋼坯進口同比增幅近5倍。“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鋼坯等初級原料進口,在不增加鋼產量的情況下滿足國內需求。”駱鐵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