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委、區政府在海門港新區海螺新材料項目現場舉行2021年全區首批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區委書記郭曉敏宣布首批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在主會場開工的海螺新材料項目由海螺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海門海螺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50億元,占地372畝,主要建設環保型礦渣立磨系統、水泥粉磨站,砂石骨料集散及結算中心,商品混凝土項目及儲能項目等,配套建設3個5萬噸級碼頭。該項目是海門區重點打造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龍頭項目,也是大通州灣核心區建設的重點項目。


海螺水泥上海區域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海螺新材料商混公司董事長王志明發言。

根據規劃,海門海螺新材料碼頭設計年吞吐量為1230萬噸/年,其中進口水泥熟料和輔料、高爐含水礦渣、砂石料分別為300萬噸/年、280萬噸/年、500萬噸/年,出口散裝水泥150萬噸/年。
該項目建設有利于海螺整合企業生產、原材料供應和產品發送的供應鏈,形成以水運為主的一體化、現代化物流體系,不僅可延伸項目原材料采購半徑,還可發揮海螺集團內部資源保供平臺作用,也可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50%以上。
對于此項目建設的原因或必要性,海螺有這樣的解釋:
海螺圍繞水泥主業,做大做強上下游產業鏈,積極探索多種經營,增加公司收益,多次對海門港新區項目進行實地調研:
一是沿海碼頭有利于發揮萬噸級碼頭物流優勢,亦可通過東灶港閘連通內河,進一步延伸銷售半徑;
二是項目與海門海螺、南通海螺直線距離 50~90km,形成三角互補,水泥中轉項目有利于填補海螺水泥在如東、通州及啟東東北部等沿海市場空缺,形成合力,提升市場控制力;
三是配套建設水渣堆場,利用淡旺季行情差異,在淡季低價采購水渣堆存,旺季生產礦粉,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四是海門港區位優勢明顯,岸線優越,項目前景較好,有利于完善海螺在南通地區的市場布局;
五是目標市場有一定需求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