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護航大國工程丨一泓清水潤荊楚》文章。據悉,引江補漢工程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紀檢監察機關圍繞“國之大者”發揮監督保障作用,緊盯引江補漢工程關鍵環節開展精準監督,用好協同監督機制,壓緊壓實各方責任,保障項目建設提質增效,推動國家水網“主骨架”更加堅實。
該工程靜態總投資551.58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9年,全程采用隧洞輸水。工程牽涉面廣、復雜度高,涉及招投標、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等方面,給監督工作帶來較大難度。
“對跨地區跨部門重大戰略落實情況加強協同監督”,這是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部署的重要任務,也是紀檢監察機關保障引江補漢工程有序推進的實踐舉措。

4月23日,湖北省紀委監委駐省自然資源廳紀檢監察組會同襄陽市紀委監委、保康縣紀委監委、江漢水網公司紀委等,一同前往保康縣張家山石料場開展協同監督。砂石骨料生產是保證引江補漢工程質量、進度的關鍵因素,但是石料場采礦權審批涉及省市縣三個層級、多個部門,加之政策銜接復雜,采礦權審批的進度被拖慢,暴露了責任落實的薄弱點。
通過協同監督機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現場壓實省自然資源廳、市縣兩級采礦權審批部門的責任,督促履職盡責、理清問題堵點,最終形成了解決方案,順利推進了張家山石料場采礦權的審批工作。2025年前后,張家山砂石加工系統單線已順利投產。
據介紹,引江補漢工程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漢江,沿線由南向北依次穿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襄陽市保康縣、襄陽市谷城縣和十堰市丹江口市。工程建成后,將實現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兩大“國之重器”隔空“牽手”,對完善我國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