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水泥價格大面積上漲。
據中國水泥網報道,7月末開始,天氣逐漸好轉,各地市場需求快速恢復,廠家出貨量持續走高,加之部分地區限電加嚴,水泥價格得到有力支撐。華東地區率先步入漲價通道,其中江西地區漲幅最高達60元/噸,此外,湖南、廣西等中南地區水泥企業也陸續發布漲價通知,漲幅在20-50元/噸。
二級市場上,久未表現的水泥板塊今日全面爆發,截至收盤,同花順水泥板塊大漲3.68%,成分股中華新水泥漲停,上峰水泥漲9.9%,海螺水泥漲9.8%。
國盛證券指出,短期來看,隨著雨季結束,長江中下游流域需求有望季節性回升,水泥價格逐步修復。中期來看,雖然行業需求承壓,但需求悲觀情形下剔除錯峰后行業產能利用率仍然高于95%,維持高位運行,長三角等核心市場旺季供需仍有望呈現較為緊張的態勢,支撐景氣高位震蕩,加之碳中和背景下供給側或持續超預期,水泥行業本身的供需關系難以顯著邊際惡化。而且碳中和背景下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落地,產業政策和供給約束或持續趨嚴,有利于提升行業盈利中樞和穩定性。
天風證券指出,在水泥主業面臨增長壓力下,砂石骨料市場或將成為水泥企業新藍海。水泥企業正在成為砂石骨料行業主力,TOP10水泥企業均已進入骨料領域,水泥企業還在加大砂石生產投資力度。水泥企業向砂石行業的進軍,有力推動促進了砂石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產業集中度的提高。
近年來,隨著局部砂石市場供需緊張,礦產資源競爭也日益白熱化,砂石價格一路持續走高,逐漸變成了多方人士口中“瘋狂的石頭”。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央企、地方國企紛紛“搶灘”砂石市場,在瘋狂搶占市場資源的同時,也在積極布局、拓寬行業產業鏈,水泥企業就是其中最為“瘋狂”的一批。
據了解,目前砂石骨料行業TOP10企業產能仍不足5億噸,占比不到3%,行業集中度遠低于水泥,17年-18年國家關停砂石礦山近3萬余家,隨著礦權管控趨嚴,砂石骨料的資源屬性逐步凸顯,拿礦成本增加進一步提升了小企業進入門檻,華新水泥、海螺水泥、中建材等國企央企在砂石骨料布局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水泥企業2020年報顯示,砂石骨料正逐漸成為部分水泥大企業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方向。如海螺水泥2020年新增骨料產能300萬噸。華新水泥2020年建成投產長陽、渠縣等7家骨料生產線,新增骨料產能1550萬噸;在建骨料項目11個,建成后骨料年產能將達到2億噸,2021年骨料擴展類項目計劃投資71.5億元。華潤水泥自2020年以來新競得6個骨料礦山采礦權,資源儲量合計約9.22億噸,規劃年產能合計約5100萬噸,進一步充實了集團的骨料資源儲備。據統計,今年1月~5月,國內各大水泥企業紛紛布局砂石骨料板塊,在建、擬建砂石骨料線已達74條,合計產能3.69億噸。
砂石骨料在市場售價上雖沒有水泥的價格高,但是其利潤率已經高過水泥產品。不難看出,近年來全國砂石骨料價格普遍高漲背景下,機制砂石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水泥企業利用自身先天優勢,各大國企央企紛紛跑步入場,進入砂石骨料行業,砂石骨料成為水泥企業盈利的重要增長極。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砂石規劃也正在快速出臺,而此前大部分地區的砂石規劃基礎較為薄弱。礦產資源規劃本應包含砂石相關內容,由于過去部分地區對此重視不足,缺乏科學規劃,導致砂石產業發展混亂、甚至造成資源浪費。新時代,我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對砂石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砂石行業作為傳統產業,雖然其作用不可替代,但要實現更好的發展,也需要努力創新思路模式,重塑自身形象。砂石礦山要通過安全發展、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和融合發展,真正把砂石行業做成高質量、綠色的產業,并融入其他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讓砂石行業在社會印象中成為高大上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