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消息,9月27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第三批7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圖文無關
目前,7個督察組正分別對吉林、山東、湖北、廣東、四川5省以及中國有色集團、中國黃金集團2家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督察。
01督察組督察吉林發現
白山市對礦山開采管控不力,通化鋼鐵集團板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5個礦區(分別為井下礦、李家堡礦、露天礦、上青礦和東溝礦)長期露天開采,形成13個露天礦坑和12個大型廢石堆場,山體裸露面積高達317.6公頃,滿目瘡痍,生態破壞問題突出,生態修復嚴重滯后。目前,李家堡礦、東溝礦正在履行閉礦手續,其余礦區仍在進行地下開采。
02督察組督察山東發現
聊城市東昌府區東發制革廠(以下簡稱東發制革廠)土壤污染調查工作弄虛作假,評審工作流于形式,相關地塊環境風險問題突出。督察顯示,通過造假手段,第三次調查報告中東發制革廠地塊土壤中六價鉻濃度由第一、二次調查監測的0.9至3.0毫克/千克,降低到未檢出至1.3毫克/千克,檢出率由第一、二次的100%降低至第三次的26.7%,本應作為評審管理重要依據的調查報告,成為疑似污染地塊洗白的工具,性質惡劣。
03督察組督察湖北發現
孝感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嚴重滯后,生活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行現象普遍,污染外環境。2019年,全市生活垃圾填埋日處理能力缺口近千噸,實際填埋量超出設計處理能力50%。同時,孝感市垃圾綜合處理場覆膜多處破損,滲濾液從膜下涌出直排外環境,長期直排至填埋場旁一處面積約120畝的水塘。監測結果顯示,外排滲濾液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分別為204毫克/升、299毫克/升,超出《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1.04倍、10.96倍。
04督察組督察廣東發現
云浮市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管控不力,企業未批先建、違規用能等問題突出,能耗雙控形勢嚴峻。2021年云浮市能耗強度控制目標為下降3.2%,但上半年不降反升2.3%,被廣東省一級預警。此次督察發現,云浮市一直未將企業節能審查意見落實情況納入節能監察范圍,導致企業違規用能問題長期游離于監管之外。“十三五”期間,多達14家企業年年超能耗總量生產。
05督察組督察四川發現
南充市嘉陵江流域保護工作不力,違規采砂、侵占岸線、廢舊船舶灘涂拆解等問題長期存在,導致嘉陵江南充段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土著魚類數量減少,部分斷面水質下降。督察發現,嘉陵區河西砂石堆碼場不符合相關規劃,在整改期間變本加厲,入駐企業數量由2018年的23家增加至2020年的35家,砂石開采量由2019年的149.8萬方增加至2020年的437.6萬方,超采率高達192%。直至2021年3月禁漁期前,該堆碼場才停止生產,此次督察進駐前才完成取締和生態修復。
06督察組督察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現
其下屬沈陽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不落實,高能耗問題突出,廢氣惡臭擾民嚴重,環境管理不到位。監測顯示,鐵嶺藥劑公司廠區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最高達50毫克/立方米以上,超過《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3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在被當地有關部門責令整改后,生產廢氣惡臭擾民問題至今未得到有效解決,僅2020年以來鐵嶺市12369舉報熱線接到關于鐵嶺藥劑公司廢氣惡臭擾民投訴就多達40次。
07督察組督察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發現
其下屬河北金廠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采空區治理之名,長期違法露天開采,生態破壞嚴重。據統計,僅2016—2020年就違法露天開采金礦石283萬噸,是井下合法開采量的2倍左右,目前形成直徑約470米、深約140米的露天采坑,造成嚴重生態和自然地貌破壞。
對上述典型案例,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云貴川渝在內的西南地區地處內陸,砂石資源極其豐富,但砂石骨料行業相關政策落地實施情況并不理想,且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小散砂石企業仍是市場主體,凈采礦權出讓等形式尚未全面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礦山建設水平亟待提高,市場供需格局有待平衡,砂石骨料有序發展步伐相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