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記者從淡水河谷礦產品(中國)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已生產約25 萬噸可持續的砂產品,該產品經過認證,可替代經常受到非法開采的沙子。
淡水河谷經過7 年研究并投入約5000 萬雷亞爾,開發了優質砂產品的生產工藝,這種砂產品可用于建筑行業。公司已將這一砂產品生產工藝應用于米納斯吉拉斯州的鐵礦石運營區,將原先需要使用礦壩或以堆垛方式進行處置的砂質材料加工轉化為產品,其生產過程受到與鐵礦石生產相同的質量控制。今年,公司已加工生產了約25 萬噸可持續的砂產品,公司計劃通過出售或捐贈的方式將其用于混凝土、砂漿和水泥的生產或是用于路面鋪設。
淡水河谷鐵礦石業務執行副總裁司馬盛(Marcello Spinelli)先生表示,砂產品是更可持續運營實踐的成果。他說:“該項目促使我們在內部形成了循環經濟。建筑行業用沙需求巨大,我們的砂產品為建筑行業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替代品,同時減少了尾礦處置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影響。”
布魯庫圖礦區可持續砂產品的堆場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用沙需求約為400 億噸至500 億噸,沙子已成為僅次于水的開采最多的自然資源,而這一資源正在全球范圍內遭受非法和掠奪性開采。
淡水河谷的可持續砂產品被認為是鐵礦石的副產品。從自然中開采出的巖石形態的原礦,在工廠經過破碎、篩分、研磨和選礦等數道物理加工程序后,即成為鐵礦石。淡水河谷的創新之處在于,在選礦階段對鐵礦石的副產品進行再次加工,直至其達到必要的質量要求,成為商用產品。在傳統選礦過程中,這些材料會變成尾礦,通過使用礦壩或以堆垛方式進行處置。而現在,每生產一噸砂產品就意味著減少一噸尾礦。
產自鐵礦石加工過程的砂產品100%經過認證,它們硅含量高而鐵含量極低,且具有很高的化學均勻性和粒度均勻性。布魯庫圖和阿瓜林帕綜合運營區執行經理杰斐遜·科萊德(Jefferson Corraide)先生表示,這種砂產品不存在危險性。“我們的砂產品基本采用物理方式加工而成,加工過程未改變材料的化學成分,因此產品無毒無害。”
淡水河谷的砂產品在混凝土和砂漿中的應用日前已得到了巴西科研學院(IPT)、FalcãoBauer 和ConsultareLabCon 這三座專業實驗室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