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的數字化轉型和系統升級改造,如今的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在產、洗、裝、運、銷各環節的智能化礦山建設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旗下的塔山礦、同忻礦入列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麻家梁煤業公司入列山西省智能化示范煤礦,為眾多兄弟礦井做出了表率。
推進智能化、數字化建設,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樣也是近年來國家政策的關注焦點之一,“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更是明確提出,要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立足嶄新起點的晉能控股煤業集團緊跟政策,積極擁抱數字化發展的時代趨勢,加快5G布局,全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再提速,讓數字經濟深植煤炭發展肌理。
智能化礦山究竟厲害在哪?一線礦工最有發言權。
2021年,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寺河礦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開采融合發展,進而有了第一次“智”的突破。一年的時間,4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順利通過驗收,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智能綜采、掘進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搭建的集礦井智能化、信息化、安全監控等六大系統于一體的業務管理和運行維護平臺,讓綜采一線職工韓謹鵬切實體會到了智能化采煤的優勢。“寺河礦這一年的發展變化特別大,以前沒有自動追機拉架,我們要跟著機組跑。機組割煤時,每經過一組液壓支架,我們就要操作一次。現在好了,1個人不僅能完成以前3個人的工作量,而且更加安全。”
今年,按照晉能控股煤業集團部署,寺河礦加速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于近期實施升級云中心。將之前相對獨立的服務器統一整合到云平臺,進一步實現了井下各方面信息的集中統一監控,在縮減了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了寺河礦智能化系統的運行效率。該礦智能信息監控中心負責人田敏對記者說:“要實現采掘少人化、運行無人化、礦井整體智能化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下,我們正圍繞礦井一體化通訊網絡建設、井上下固定崗位集控改造以及5G網絡與WIFI6無線網絡的綜合利用等方面展開技術攻關,以便早日將前期的硬件準備提升到真正的現場應用階段。”
身處智能化時代,掌握智能化先進技術,才可能擁有開啟未來之門的密碼。
被稱為全煤系統智能化建設先行者、探索者的塔山礦,瞄準“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的目標,始終立于智能開采的潮頭:一二線的塔山人每天約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都在與智能化設備打交道,他們不斷地加快裝備升級、推進機器人在礦井的使用,不斷攻克著一道道技術難關。截至今年1月份,塔山礦累計投資建設30個智能化煤礦系統項目、7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1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現已建成一大平臺、十大系統、27個子系統和12個無人值守場所,并應用開發了井下皮帶、泵房、變電所巡檢、智能揀矸、應急救援等機器人,初步構建起了全面感知、5G傳輸、自主決策、協同控制的智能開采新模式,實現了很多崗位上的無人值守,實實在在走出了一條用人更少、用時更短、效率更高的新路徑。
新的一年,塔山礦乘著入列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的東風,進一步把目光鎖定在了建設全國智能化示范煤礦上。“我們將以建設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為契機,按照國家和我省相關建設標準,把控智能化建設方向,不斷突破思維定式,全面推進智能化建設,以未來可期的‘加速度’,繼續引領煤炭行業智能化進程。”塔山礦研發中心負責人王偉光信心滿滿地說。
令人振奮的是,在智能化建設的征程上,晉能控股煤業集團的路子越走越寬。目前,塔山、同忻、麻家梁3座礦井井上井下安全、生產、經營等領域初步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65個智能化綜掘工作面全面建成,其中27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全部實現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與遠程監控、各系統智能化決策和自動化協同運行,智能化裝備產能已經達到8900萬噸;在幾百米深的井下,通過手機一鍵呼叫“網約車”、進行視頻通話,已經成為廣大礦工崗位作業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