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業需用30天才能完成的搬家倒面作業,你們只用了16天,水平領先行業。”這個評價,讓山西焦煤汾西礦業臨汾公司金辛達煤業職工自豪不已。
7大類采煤設備總重量達3613噸,平均運輸距離3700米,而且還是在地下300米深處的采煤巷道里單線運輸。16天完成這種高難度的“閃轉騰挪”,近期成為“煤海”山西眾多煤炭開采企業熱議的話題。
金辛達煤業系山西焦煤集團命名的“薄煤層智能化開采標桿礦井”,其2號煤層工作面為綜采智能化工作面,此次搬家為202工作面回采結束,所有設備都要搬至203工作面重新安裝。
一般情況下,煤層工作面搬家期間,煤礦會對各種設備進行大修或更換。由于設備大修工期較長,且金辛達煤業2號煤層只有一套綜采設備,搬家期間大修就意味著要長時間停產。
如何最大限度縮短停產時間?按照山西焦煤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的“精益化管理”要求,金辛達煤業管理層作出決定:在搬家前和搬家中兩個環節精準破題,找準每一個發力點。
“搬家前的準備工作,我們早在半年前就已啟動。主要是對關鍵設備和部件進行評估,制定搬家期間大修或更換大件計劃,提前采購設備和備品備件。”金辛達煤業生產礦長李潤河介紹。
然而,就在搬家準備階段,全國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多個省份物流交通受到影響。為克服這個難題,金辛達煤業一方面聯系貨車到廠家提貨,一方面安排貨車、吊車到臨汾高速路口與物流車輛倒運貨物。
搬家車輛在搬家期間萬一發生故障,是金辛達煤業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風險點”。按照山西焦煤汾西礦業臨汾公司要求,搬家車輛提前到礦后,金辛達煤業派出專人督促搬家公司對5臺車輛進行全面檢修,備齊配件,提前試車。
“得益于準備工作扎實有效,保證了關鍵設備、材料、配件及時到礦。”金辛達煤業礦長邢文彥介紹,搬家期間,更換采煤機兩搖臂大軸軸套,更換刮板機、轉載機溜槽等工作,均實現了大修工作對整體搬家工期零影響。
井下搬家和普通人家搬家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之處在于都需要提前準備,也要使用搬家公司;不同之處在于井下空間有限,大“塊頭”、大重量的采煤設備“閃轉騰挪”絕非易事。
井下設備運輸本就非常困難,一些設備的拆卸、安裝還需嚴格按照編號順序實施,這讓搬家工作難上加難。
例如,202工作面生產期間,液壓支架已按順序編號、設置網絡地址并編入智能化控制系統。搬家期間,其中任何一臺支架如出現順序錯誤,液壓支架全套設備都需重新進行系統設置,至少耗時三五天。
為此,金辛達煤業借鑒文物古建搬家的一些經驗,對每一臺設備都標記了序號。大到采煤機,小到一部溜槽的回撤順序,再到運輸路線、設備暫存位置,都作了精細計劃。
沒有到過現代化礦井作業面的人可能不了解:井下交通運輸同樣需要指揮調度,而且比地面交通組織要求更高。
金辛達煤業井下巷道空間有限,不可能滿足雙向通行或隨時錯車的要求。所以,合理調配車輛、提高有限空間的通行效率就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對井下車輛實施分級管理。”李潤河介紹,搬家車輛為一級,其他生產車輛為二級,所有二級車輛必須避讓一級車輛。
采訪中,記者獲悉:這次搬家節省出來14天時間。其中,以秒為單位從風門控制環節“搶”出來的時間,讓“精益化管理”要求得到進一步體現。
“設備運輸路線上需通過兩道風門,開啟和關閉時間均為30秒,車輛通過兩道風門需要120秒。”山西焦煤汾西礦業臨汾公司董事長孫巖介紹,鑒于搬家期間過往車輛頻繁,金辛達煤業將風門自動控制裝置改為手動操作,確保車輛每次通過可節約90秒時間。
“175臺支架9天回撤安裝完成,創單日回撤安裝支架34臺紀錄,工作面從老面停采到新面投產僅用16天,創下260米大工作面最短搬家紀錄。”孫巖介紹,長期推行“精益化管理”在這項工作中體現為效率和效益的雙提升,為金辛達煤業增加利潤逾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