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砂產品是鐵礦石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現在可以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的維加礦區以工業規模生產,這將減少尾礦壩的使用。
淡水河谷已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在位于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孔戈尼亞斯市的維加(Viga)礦區以工業規模生產可持續砂產品。維加礦區可持續砂產品年產能為20萬噸,2022年產量有望達到8萬噸,2023年產量則有望達到18.5萬噸??沙掷m砂產品從鐵礦石尾礦中獲得,系公司為減少米納斯吉拉斯州各運營區礦壩使用而采取的舉措之一。該產品可替代從河床中開采的天然砂,在土木建筑市場具有廣泛用途。
淡水河谷在孔戈尼亞斯市生產的高純度砂產品
“基于維加礦區的地質特征及其所采用的選礦技術,我們開發了一種較粗的砂產品,該產品細顆粒含量低,純度高,其成分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為89%至98%,鐵含量低于7%。”維加礦區運營經理讓·梅內塞斯(Jean Menezes)解釋道。淡水河谷已在巴西東南地區攜手混凝土和砂漿生產商一起對可持續砂產品進行測試,公司擁有現成的物流設施,可使用鐵路將可持續砂產品從其產地運至客戶所在地。
淡水河谷可持續砂產品通過鐵路運往巴西其他州
維加礦區是淡水河谷第二個以工業規模生產可持續砂產品的礦區??沙掷m砂產品的生產遵循與鐵礦石生產相同的質量控制。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阿拜紹河畔圣貢薩洛市的布魯庫圖(Brucutu)礦區是淡水河谷第一個以工業規模生產可持續砂產品的礦區,該礦區去年生產了25萬噸可持續砂產品。淡水河谷的目標是于2022年生產共100萬噸可持續砂產品并且于2023年使產量翻番。每生產一噸砂產品就意味著減少一噸需要通過堆垛或礦壩處置的尾礦。
淡水河谷為減少運營對礦壩的依賴而采取的另一項舉措是啟用尾礦壓濾系統,這一舉措也有利于可持續砂產品的生產。尾礦壓濾技術可降低尾礦中的含水量,使尾礦既可被干式堆垛,也可被用于生產可持續砂產品。淡水河谷已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啟用了4座尾礦壓濾工廠,第一座位于大瓦爾任(Vargem Grande)綜合運營區,于2021年啟用;第二座和第三座位于伊塔比拉(Itabira)綜合運營區,于2021年至2022年間啟用;第四座位于布魯庫圖運營區,于2022年啟用。
投資于研究與創新
淡水河谷已投資超過5000萬巴西雷亞爾,并與巴西國內外的40余家機構建立合作,對鐵礦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材料的應用進行研究,這些機構包括大學、研究中心以及巴西國內外的企業等。開展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讓淡水河谷的運營變得更安全且更可持續,從而促進循環經濟并造福社會。
2021年,淡水河谷開始銷售可持續砂產品,該產品可用于混凝土、砂漿、預制件、人工制品和水泥的生產,以及道路的鋪設。
2020年,淡水河谷啟用了匹庫制磚廠,這是首個以采礦活動產生的尾礦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土木建筑產品的試點工廠。該工廠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伊塔比利圖市的匹庫(Pico)礦區,通過與米納斯吉拉斯科技教育聯邦中心(CEFET-MG)合作,開發墻磚和地磚。合作期間,該中心共有10位研究人員投入此項研究。
今年3月,巴西第一條四個鋪砌層均使用淡水河谷可持續砂產品的道路開通。這條道路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伊塔比拉市考埃(Cauê)礦區,長度為425米,公司將使用96個傳感器對其壓力、溫度、應變力和濕度進行為期兩年的監測。過去5年的實驗室研究表明,與道路鋪設較常用的材料(如從自然環境中開采的天然砂)相比,在道路各鋪砌層中添加從鐵礦石尾礦中提取的砂產品,可使道路壽命延長50%,并使道路鋪設成本降低20%。此外,每公里路面可至多消耗7000噸尾礦。
今年4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Q)可持續礦物研究所(SMI)、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從鐵礦石生產過程中提取“礦砂(ore sand)”,可減少天然砂的開采,并減少采礦廢棄物的產生,由此可解決兩大重要的環境問題。此項研究得到了淡水河谷的樣本支持,其所使用的樣本來自淡水河谷布魯庫圖礦區生產的可持續砂產品,兩所大學對樣本材料進行了獨立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從鐵礦石加工過程中提取的砂產品無毒無害,可用于道路鋪設以及混凝土和玻璃的制造等。此外,淡水河谷可持續砂產品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為來自河床的天然砂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