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我們這里都恢復成了綠色。”近日,走進長株潭綠心區的清水塘街道大沖村,這里告別了往日的“青山掛白”,綠心辦主任趙騫驕傲地介紹道。綠心不綠,這是過去人們對該村歷史遺留礦山的印象,該綠心區分布著無責任主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圖斑共計12個,面積18.03公頃,長期以來未能有效治理修復。今年,株洲市全面啟動綠心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籌措資金202.97萬元,全面完成綠心范圍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效果成效顯著。
今年來,株洲市以“四個推進”助力礦山生態修復見實效。統籌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以月清“三地兩礦”專項行動為抓手,采取掛圖作戰、倒排工期、下達督辦函等方式,督導生態修復落實落細;各地通過清理坡面松動巖體、場地平整、排水工程以及種植綠化等方式,對破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截止10月底,全面完成58個礦點124.63公頃的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任務,總投資1519.65萬元,并率先完成銷號備案工作。
全力推進有責任主體礦山生態修復。在全市范圍內對有責任主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情況開展摸底清查,采取組織召開礦業權人動員會、下發工作通知、包案到人等方式,全力推進圖斑修復。截至目前,已完成38個圖斑修復工作,面積38.44公頃,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治理。積極推進生產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將生產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與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統籌推進,有序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巡查、驗收、方案審查、年度驗收等工作,完成38座礦山年度驗收,17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分期驗收,9座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審查,全面提升對生產礦山實時生態修復狀態監管能力。扎實推進對武漢督察局反饋問題整改。堅持立行立改、精心謀劃,同數量高標準補足18個問題圖斑29.7457公頃的修復面積。同時,加強全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活動的統籌謀劃和總體設計,在全省率先編制《株洲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構建全市“一心二廊三山”生態保護修復格局。
株洲市資規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在歷史遺留礦山中開展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開創全市“山水林田湖草”全系統保護和全面生態修復的大格局,著力打造礦山生態修復株洲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