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大雪剛過,寒意漸濃。但在烏海能源公司光伏+礦山生態修復綜合利用項目現場卻呈現別樣“熱度”:在升壓車間項目處,工人們正吊裝一個個儲能電池直流艙;設備間內,各種高精密儀器火力全開,技術人員正緊鑼密鼓地調試設備;項目部內,人們信心滿滿,共同期待并網發電帶來的新氣象……沉陷區上,一排排藍色的單晶硅組件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昔日的廢棄礦山 華麗變身為電力“光谷”
“再有半個月就能并網發電,產生的電也可以并入國家電網,無論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是推動地區能源結構優化,這片礦區產生的經濟效益都是巨大的。到時候,這里可就真成了聚寶盆啦!”項目開發建設負責人郭暉激動地說。
一直以來,礦區開采為烏海市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卻也隨著礦藏逐漸枯竭,遺留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
烏海能源公司光伏+礦山生態修復綜合利用項目就是在廢棄礦山上選址建設光伏電站,通過對礦山生態、礦區排土場進行全面治理和分塊成片式鋪設光伏發電板,實現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生態恢復、土地立體利用。這將有效解決礦區水土流失、固草、采空區的生態治理問題,廢棄礦區即將重新煥發生機。這一項目被納入內蒙古自治區2021年保障性并網集中式光伏發電優選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規劃建設容量約100MW,并配套建設了一座110kV升壓站。
“別看礦區現在光禿禿,明年就會大變樣。這里所有光伏板下都鋪設了供水管道,將實現一地兩用、一地多用,不僅可以獲取清潔低碳新能源,還能與礦區生態恢復有機結合,未來還能嘗試發展特色農業,帶動居民創收,這正是廢礦山變成聚寶盆的節奏啊!”郭暉一邊帶著記者參觀光伏鋪設現場,一邊滿懷憧憬地說。
今年,烏海市積極轉變思路,以五大任務為抓手,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廣泛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集中打造以風光氫儲用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在治理中針對不同礦區面臨的地理環境與地質情況采用“綜合利用+工程修復+光伏”的開發治理模式,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助推我市光伏發電實現基地化、規模化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