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從廣西象州縣人民政府獲悉,廣西象州大明礦業綠色建材產業園一期年產1000萬噸骨料項目已于今年4月初正式投產,產品主要服務于大灣區,供貨當地基礎建設。
據了解,大明象州綠色建材產業園成立于2021年1月,項目礦山——象州縣石龍鎮轄區內建筑用灰巖礦山擁有資源儲量約9500多萬噸,計劃總投資約18億元,分2期建設。

大明礦業生產線現場
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約11億元,主要建設年產1000萬噸綠色建筑骨料、機制砂、附屬石粉等綠色建材綜合利用生產線,配套專用碼頭及服務周邊區域水運物流通用碼頭等相關設施。產品主要為精品骨料、精品機制砂、熔劑用石灰石原料、水泥用石灰石原料、超細重鈣、超細輕鈣用石灰石原料等。由中國砂石協會副會長單位廣東磊蒙集團提供2套400噸的VL干法制砂樓、26臺YKJ3680振動篩、6組給料裝備及一些配套設施。
二期在大明象州綠色產業園范圍內新建一條年產1000萬噸高品位石灰巖加工生產線,主要產品為400萬噸冶金熔劑用石灰石原料、500萬噸水泥用石灰石原料和100萬噸超細重鈣、超細輕鈣用石灰石原料,主要建設內容有新建破碎站及配套輸送廊道、安全設施、環保設施等附屬設施。

大明礦業的產品在猛山港口裝上貨輪發往大灣區
“我們的主要產品都是服務于大灣區??蛻敉ㄟ^在網上下單,錄入信息。工廠采用GPS車輛智能調度系統,識別二維碼或者車牌,調度車輛進廠到裝車通道裝載物料。發貨全程都是自動化,很方便。”大明礦業公司值班長鄺家強介紹道。

整個生產線全部采用智能DCS自動化中央控制系統,從礦山開采、破碎、泥土篩分、整型破碎到傳輸帶運輸、分級篩選、機制砂破碎、整型、旋粉、模數控制、拌濕等多道工序,全部實現生產自動化。偌大的生產線上,除了設備開啟前進行安全巡檢的人員,看不到幾個工人。
“我們選用的都是國內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采用智慧工廠管理模式。DCS智能中控系統視頻巡檢監控系統、三維數字礦體系統、GPS車輛智能調度系統、爆破(采礦)設計系統、資源儲量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及鉆爆數據庫等先進智能技術武裝到每一個生產環節,打造出智慧礦山及智慧工廠。”大明礦業副總經理王鵬自豪地說。

提起采礦業,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灰塵滿天飛,噪聲震耳欲聾。而在大明象州綠色建材產業園里,很少看到這樣的場景。綠色礦山在這里得以實現,大功臣就是先進的除塵系統以及完善的倉儲設備。
“我們全廠的收塵器有98臺套,能保證破碎、泥土篩分、運輸、分級篩選等每個產程的節點全部有收塵器,所有收塵器的灰塵全部集中存放到一個粉罐。所有的產品和中間產品都有相應的儲倉,保證產品不露天堆放。讓廠區實現干凈整潔,也不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污染。”王鵬表示。

象州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按照“資源整合、產品高端、功能多樣、工業綠色”的發展思路,打造集綠色礦山開采修復與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應用、物流于一體的碳酸鈣精深加工生態產業體系。促進碳酸鈣產業向高端、綠色、循環、智能化發展,到2025年,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
按照碳酸鈣產業發展規劃,象州縣在一塊小石頭上做大文章,從建立協調機制、鼓勵科技創新、支持做強做大、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確保要素保障到位等五個方面加強對碳酸鈣行業的服務。
“我們建立了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全縣碳酸鈣產業發展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鼓勵碳酸鈣生產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對上規、上臺階企業進行獎勵;同時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決融資難題,近年兩年來象州縣碳酸鈣產業企業獲得“桂惠貸”56729.8萬元,優惠利息832.13萬元;在用地用林、用能、供電方面都給予有力的保障,助力碳酸鈣產業綠色、健康、向好發展。”象州縣經貿局服務企業辦公室主任韋文敏說。
據統計,截至2023年4月,象州縣有規模以上碳酸鈣工業企業11家,目前行業主要的產品為水泥和骨料。2022年全縣碳酸鈣規模產業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25%,2023年1-4月產值4.8億元,同比增長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