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內蒙古包(頭)茂(名)高速公路包頭至東勝段改擴建工程BMTJ-5標段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施工路段沿線擺放了一堆堆“碎石料”。這些“碎石料”是工業固廢——高爐礦渣,經過科技手段再處理,成了公路建設的原料。2022年以來,該項目已累計應用了400多萬噸高爐礦渣。這是內蒙古交通運輸行業在公路建設領域應用固廢的有益嘗試。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部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進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的資源化利用,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內蒙古交通運輸行業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向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致賀信精神,以更大力度推廣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有效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交通建設項目已利用工業固廢千余噸
內蒙古礦產資源富集,工業固廢產量大,存放占用土地空間多、污染風險高。同時,全區總體地勢較為平緩,交通建設橋隧比低,對路基填土、砂石等筑路材料的需求量大。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深入調研分析,決定將工業固廢用作筑路材料。此舉既消納工業固廢,也可節省砂石等筑路材料,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減少環境污染。
去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加快推進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資源化利用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先后在包茂高速公路包頭連接線、311省道線武川至楊樹壩段一級公路、呼和浩特繞城高速公路伊利健康谷互通工程等項目中利用工業固廢約1310萬噸。其中,包茂高速公路包頭連接線17公里路基工程已利用包鋼高爐礦渣替代礫石填料400萬噸,減少取料245萬立方米,減少占用臨時用地660畝,節省項目建設成本490萬元,減少燃油消耗1270噸、碳排放3180噸。
為夯實資源化利用工作基礎,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組織專門力量對山西、陜西、甘肅等7個省份和區內部分重點公路項目工業固廢在公路建設領域應用情況,以及全國工業固廢利用政策、應用技術等進行專題調研,編制全區工業固廢分布一張圖、一張表,形成了自治區大宗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利用的研究報告及實施方案。
到2025年,內蒙古大宗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利用量力爭累計達5000萬噸左右,相關利用技術體系基本健全,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大宗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技術體系基本完善,交通運輸行業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完善工業固廢利用標準體系
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是一項綜合工程,既要服務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又要破解技術難題,構建標準體系,確保資源化利用規范安全,還要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資源化利用高效落地。
內蒙古交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鼓勵建立技術研發平臺,聯合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力度,《鋼渣固廢在公路工程中綠色高效利用成套技術》榮獲2022年度自治區技術發明一等獎。去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先后批復立項《雙碳背景下公路工程項目工業固廢應用示范及碳減排效益研究》《煤矸石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粉煤灰基低碳道路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綜合利用關鍵技術應用研究》4項科研課題,為規模化應用提供支撐保障。
為實現生產規范化、應用標準化、質量控制一體化,內蒙古完善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利用標準體系。近年來,內蒙古相繼發布實施《公路水泥穩定鋼渣混合料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公路路面煤矸石基層應用技術規范》《公路用鋼渣集料梯級生產技術規程》等相關地方標準8部。
為統籌推動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資源化利用,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等部門加強信息數據共享,了解掌握全區及各盟(市)工業固廢年產量、利用量、貯存情況和相關財稅支持政策等信息,形成工作合力。
在加快實踐探索的同時,內蒙古注重總結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的經驗。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技術創新、構建標準體系是推動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的關鍵路徑,要加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力度,統籌謀劃一批交通建設領域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實施范例,打造交通建設項目固廢利用示范區;推動出臺工業固廢在交通建設領域資源化利用專項政策,將交通固廢利用項目納入減免稅政策目錄,予以一定資金補助或獎勵,激發企業利用固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