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人民政府發布彭澤縣東線公用運輸廊道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擬批準公示。該項目總投資7億元,建成后可達到年輸送建筑用砂石骨料1600萬噸/年的規模。
據了解,該廊道起點位于彭澤縣東升鎮金力石礦山,終點位于磯山工業園兄弟藥業澤誠碼頭料場,途經浪溪鎮豐嶺村東南側與東升鎮松林村交界處、廣源礦業、宏浩礦業、黃花鎮峨峰村、龍城鎮磯山村等轉運站。
主要建設內容包含6段廊道、6條皮帶機(其中1#、2#、3#廊道采用可彎曲普通帶式輸送機,為一體式封閉棧橋,4#、5#、6#廊道采用管狀帶式輸送機,物料在封閉的圓管中運輸,6段廊道均為高架棧橋)及7座轉運站的主體工程,供電、供水等公用工程,施工場地等臨時工程及配套的環保工程。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如下:
1、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和施工機械的使用。
施工期大氣污染源主要有工程建筑施工、車輛運輸、施工場地作業所產生的揚塵和機械設備燃油產生的廢氣。
建筑材料要設置專門的堆棚、四周設置圍擋,混凝土攪拌工序設置于工棚內;場地內進行灑水抑塵、散落物料及時清理;在卸料及裝車處設置灑水噴頭,對裝卸粉塵進行噴霧灑水抑塵;運輸車輛要采用箱式或加蓋篷布,限制車輛行駛速度;保持路面潔凈,配備1輛灑水車定時對運輸道路進行灑水抑塵;礦區道路硬化減少無組織廢氣排放。
施工期廢氣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表2中“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周外濃度最高點)。
施工期廢水主要為工程施工機械清洗廢水、場地徑流廢水和生活污水。其中施工機械清洗廢水和雨季作業場面的地面徑流水中主要污染物為SS、石油類,經沉砂池、反應隔油池、沉淀池等措施處理達《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20)中城市綠化用水標準后用于灑水綠化,不外排;施工營地設置防滲化糞池,生活污水經防滲化糞池處理后,定期由清潔人員清掏做農肥,不外排。
施工期產生的主要固體廢物為開挖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項目余土每次表土部分回用后均存放于轉運站暫存堆場,定期轉運,轉運前應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和《九江市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實施規范及標準(試行)》相關規定,根據每次實際轉運土方量向彭澤縣城市管理局提出申請,并由彭澤縣城市管理局核準并頒發核準文件,嚴格按照文件核準方量進行轉運,未核準前余土不得轉運,不得隨意拋棄;建筑垃圾(如水泥、鐵質棄料、木材棄料等)回收利用,交由廢物回收站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運至垃圾收集點,由鄉鎮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理。
2、加強廢氣污染防治。
項目運營期間的主要廢氣為無組織運輸粉塵,通過全密閉運輸+布袋除塵+且小粒徑物料在轉運站運輸過程噴水清洗措施對無組織排放粉塵進行有效控制,顆粒物參照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排放標準。
3、加強廢水污染防治。
項目營運期主要廢水為各轉運站中清掃箱清掃廢水和生活污水,各轉運站設置3.6m3沉砂池兼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項目清掃廢水,收集后經沉砂池沉淀后上清液循環使用,不外排。產生的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經過地上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定期清掏,用作農家肥。
4、加強噪聲污染防治。
本項目營運期噪聲源主要為皮帶廊輸送機、除塵風機等設備噪聲。通過采用封閉隔聲、選用低噪聲設備,機殼包裹隔音材料,出口安裝消聲、減震,定期維修降低噪聲污染,營運期廠界位于1類、2類、3類和4類功能區的噪聲分別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1類、2類、3類、4類標準。
5、加強固廢污染防治。
項目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須采取分類管理,妥善貯存、處置,嚴格按照規定做到“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認真落實《報告表》規定的各項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措施,不得隨意外排。一般工業固廢廢皮帶更換后直接交由廠家回收、沉渣池沉渣定期(建議清掏周期為2次/月)由人工清掏后通過皮帶運輸與產品一起外售;危險固廢廢機油及廢機油桶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定期交由有危廢資質單位處置。
6、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項目在施工中要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區域,不占用其他臨時用地,采取植物保護措施,避免、減少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施工過程中對用地范圍內的動植物進行有效的保護,嚴格按照設計進行施工便道的選址和修建。
各種臨時占地在工程完成后應盡快進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復,做到邊使用,邊平整,邊綠化,邊復耕。為防止堆放期間發生水蝕,采取撒播草籽方式對其堆土表面進行防護。土地開挖時應做到分層開挖、分層回填,保護土壤其原有的理化性質,確保其土壤肥力。
項目建設空中廊道跨過東升河等區域。廊道建設項目建設以大跨度跨過東升河,減少對東升河水域影響。施工期盡量選擇枯水期進行橋墩施工,施工采取先進的施工工藝,如采用成型的預制構件等縮短現場施工作業時間,施工過程做好生態修復和綠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還應做好相應的生態恢復及補償措施。運營期增加巡檢次數,通過定期巡檢,發現廊道運行過程因管體破裂導致物料逸散對水域的影響,減少機修維護過程使用的潤滑油對水域影響。
7、環境風險防范。
項目風險來自廊道整體除塵器故障和機油泄漏等,應按本工程項目情況及特點,制定風險防范措施,防范環境風險。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和培訓,增強安全意識,降低環境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