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支撐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基石,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4月27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全球鐵、銅、鋁二次資源潛力評估與減碳效應》報告。
循環利用是支撐資源安全和雙碳目標國家重大需求的重要手段,但相比一次資源,二次資源相關理論和方法尚不完善,全球尚未見科學、公開、連續的礦產資源二次資源數據發布,推進城市礦山開發亟需更系統的二次資源理論和數據研究。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劉剛介紹,聯合團隊基于過去十余年工作所構建的資源流量存量數據庫和產業鏈圖譜,綜合考慮數據基礎與質量,選取鋼鐵、銅、鋁三種典型大宗金屬為對象,首次公開發布2020年全球和典型國家鋼鐵、銅、鋁的二次資源相關數據產品。數據覆蓋了全球230個國家與地區,提供了2020年全球分國別、分部門二次資源儲量數據產品,繪制了500m空間分辨率的二次資源儲量地圖。同時,報告解析了1950年到2020年三種二次資源儲量及其部門結構的演變規律,綜合評估了三種二次資源的循環利用潛力及碳減排效應,為金屬循環利用政策制定、礦產資源循環經濟發展與循環利用體系建立及金屬礦產行業碳減排路徑探討等提供支撐。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礦產二次資源儲量豐富,減碳潛力巨大。全球鋼鐵二次資源總儲量約為348億噸,中國為108 億噸,全球人均儲量約為5噸/人,中國為8噸/人。全球銅二次資源總儲量約為4億噸,中國為8962萬噸,全球人均儲量約為55千克/人,中國為63千克/人。全球鋁二次資源總儲量約為10億噸,中國約為3億噸,全球人均儲量為136千克/人,中國為211千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