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湖南石化新區己內酰胺部供煤裝置現場,當班員工余勇和周建濤仔細巡查輸煤管帶機運行情況。截至當天,供煤裝置建成投運1年,累計接卸煤炭約95萬噸,為年產60萬噸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動力及煤氣化裝置穩定供應生產用煤。

在己內酰胺搬遷項目建設中,該公司新建全長4.6公里的輸煤“大動脈”管帶機,將外采到港的煤炭從位于長江岸線的岳陽鐵水集運煤炭(南洋州)碼頭轉運至裝置現場煤倉。供煤裝置轄區內輸煤管帶機、廠外輸送帶、堆取料機等動設備每天連續運轉18小時以上。他們與運維單位加強溝通,成立特護運行小組,每天利用夜間停運時間,巡查重點設備潤滑油液位、軸承溫度等情況,及時維護保養,確保每天安穩接卸煤炭8000噸,平穩向廠區供煤約6000噸。他們還改造皮帶機傳送機構,建立實時監控系統,迅速調整避免皮帶機的跑偏現象;優化煤倉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實現智能監測火情、自動控制滅火,預防堆煤自燃。
供煤裝置各班組分別負責DCS(集散控制系統)、堆取料機操作,以及皮帶巡線、煤水處理等工作。各班組在組織副班學習和落實關鍵生產操作“手指口述”流程的基礎上,在交接班過程中交流當班期間遇到的異常情況和處置措施,共享操作經驗。他們還匯編“關鍵設備故障處置案例手冊”,收集整理近40個典型案例,分析故障原因,規范處置措施,供員工學習交流。
該裝置還應對極端天氣影響,緊急處置異常工況,確保輸煤“大動脈”暢通。4月底,湘北地區出現大風暴雨天氣,煤炭碼頭按要求在風力超過6級的情況下停止卸煤,他們一邊提前拉高庫存,一邊密切關注卸煤進度,做好隨時恢復輸煤準備。入汛以來,該裝置參與制定汛期煤炭保供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