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青島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以來我市“無廢城市”建設情況。“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國家級綠色工廠總數達54家
前期,該市出臺了《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各領域固體廢物治理工作,較好地促進了全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市印發了《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指標和任務清單》,從8個方面提出了30項措施,確定了60項指標。目前,60項指標中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等27項指標已達到目標值,協同推進22個“無廢城市”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約49億元。運用數字賦能,推進“無廢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建設,打造“無廢城市”智能管理和公眾參與平臺;編制“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等12個“無廢細胞”創建指南,累計推動完成176個“無廢細胞”建設。高質量完成省2023年度“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任務的4項工作任務。
在工業領域,國家級綠色工廠總數達到54家,印發《青島市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意見》,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農業領域,大力推進種養結合、以種促養,穩步提升農業綠色生產水平,全市水肥一體化達130萬畝,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施用量較2020年均下降6%。
生活領域,推進“戶集、村收、鎮運、區(市)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線路904條,無害化處理率100%,市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
建筑領域,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累計建成綠色建筑1.3億平方米。
9個固體廢物利用項目投產
青島市嚴格落實落后產能退出要求,完成輪胎行業落后產能退出,推動董家口化工園區等5個省級以上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推進西海岸新區廢舊輪胎再利用項目等9個固體廢物利用項目投產運行。完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固體廢物產、儲、運、處信息化管理,2023年全市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6%。建設廢舊農膜回收儲運中心11個、回收站187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186個,實現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儲運體系全覆蓋,2023年廢舊農膜回收率達91%,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92%以上。
與此同時,持續推進綠色建筑標準實施,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2023年推廣超低能耗建筑10.7萬平方米。
打造“無廢城市”青島樣板
該市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制度,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水陸銜接。全力打好滸苔處置“攻堅戰”,2023年全市打撈滸苔約31萬余噸,資源化利用滸苔5萬余噸。
青島市積極打造“無廢城市”建設“青島樣板”,推動青島市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一體化體系建設,建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示范平臺,打造家電領域綠色低碳“燈塔工廠”;推動建成平度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零碳工廠”,打造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青島模式”;發揮即墨汽車產業園區優勢,建成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無廢工廠”。
年底前創建500個“無廢細胞”
青島市將按照國家、省的工作要求和部署,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汲取先進城市建設工作經驗和模式,完善“無廢城市”建設制度措施,統籌推進各領域“無廢城市”建設任務落實。根據國家、省“無廢城市”建設評價指標,加強建設成效考核調度管理。實施33個重點項目,開展家電、汽車等領域無廢供應鏈試點,打造“無廢城市”建設“青島模板”。繼續推動12類“無廢細胞”建設,年底前至少完成500個“無廢細胞”創建,促進全市固體廢物治理水平提升。制作“無廢城市”建設系列科普讀本,深入學校、企業等開展系列“無廢理念”宣傳,提升全社會“無廢城市”建設參與水平,形成多方參與、齊抓共建的“無廢城市”建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