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公布《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6538號建議的答復》。自然資源部稱,妥善處理油氣礦業權與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關系,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依法有序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辦理作出答復。

《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自然保護區禁止開礦;核心區外圍的緩沖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緩沖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等活動。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部署,近年來石油公司陸續退出自然保護地與油氣礦業權重疊區域。為此,自然資源部明確因避讓各類自然保護地退出的探礦權面積可以抵扣應退減面積,盡量減小退出工作對油氣礦業權人的影響程度。
2022年,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允許開展10類有限人為活動,包括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等事項。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區等區域,依照法律法規執行。
目前,國家林草局正在推進《國家公園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等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制修訂,將統籌考慮自然保護地內礦業權實施差別化管理的需要,兼顧國家生態安全和能源資源安全。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繼續積極配合立法機關推進《礦產資源法》修改,結合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制修訂進展,進一步深入研究自然保護地退出區域礦業權設置和協議出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