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里有礦!”
“異想天開吧?”
這是早些年兩位北海人之間的對話。當時,多數當地人并不知道北海真的有礦。如今,在合浦縣西場、常樂、石灣等鎮的石英砂礦區,挖掘機開動,一鏟子挖上來的石英砂就能裝車售賣。這些石英砂被運往北海各產業園區的光伏玻璃企業車間加工,生產出一片片光伏玻璃。
從一粒砂到一片產業,這背后是《北海市礦產資源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的綜合效應,令人欣喜。據了解,為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北海市人大常委會經過長時間的細致調查研究后,有針對性地組織地方立法,推動《條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開創了廣西礦產資源保護地方立法的先河。
今年是《條例》施行第5年,執行情況如何?發揮了怎么樣的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記者前往現場采訪。

北海玻璃生產企業
創新地方立法 實施利劍護砂
北海市探明擁有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四大類共47個礦種,其中高嶺土、石英砂的保有礦石量居廣西首位。
“長期以來,北海市的石英砂等特有礦產,資源散亂、大礦小開、布局不合理、無序開采……”受訪的北海市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北海市人大組織立法前調研時也發現,這些亂象造成北海礦產資源浪費、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尤其是高嶺土、石英砂等北海特色礦種,易開采、品質優、儲量大,是生產光伏玻璃的上佳原料,以往一些非法開采的石英砂,常被跨省低價售賣給外地的玻璃企業,導致市場無序、資源被浪費。
如何保護好高嶺土、石英砂、河砂等礦產資源,政府出臺禁令一禁了之?如此,一些問題也會隨之暴露。建筑用砂短缺、價格居高不下、偷采亂采頻發等等,石英砂資源仍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應。
面對上述突出問題,要系統治理、全面破解,必須有過硬的法理作為依據。北海市決定從地方立法入手,經過多方調研、細致論證,推動《條例》順利頒布實施。《條例》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條例》頒布后,北海市全面貫徹實施,加快推進規劃編制,整合小型礦山,調整礦產資源規劃布局,加強礦產開發空間管制、總量管控和環境準入,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走規模化、產業化的綠色發展道路。同時,將“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區以及生態紅線范圍”等區域列入禁止開采區。
近年來,北海市開展“利劍護砂”專項行動,深入整治非法堆沙場,查處廉州鎮蘇某輝非法采砂大案,刑拘17人;查處星島湖鎮珊瑚村委、烏家鎮西大村委非法采砂案、山口鎮水東村委非法采砂案、山口鎮高坡村委等非法采砂案等,《條例》利劍威力不斷釋放,護砂作用持續強化。

等待運送到生產線的石英砂
立法指引方向 資源變為產業
地方立法能否發揮應有效應,其中關鍵是精準立法、突出地方特色,以“小切口”實現大作為。
“既然北海的石英砂深受區外玻璃企業青睞,為什么不支持石英砂資源在本地加工利用,推動產業發展?”北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孟繁剛介紹,《條例》不僅考慮令行禁止的法律權威,更是從服務大局、推動發展的高度著眼,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作出了“在本市開采高嶺土礦、石英砂礦等本地區特色礦種的,應當進行深加工”的指向性規定。
按照《條例》的指引方向,北海光伏材料產業發展藍圖徐徐鋪開。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合浦縣沙崗鎮雙文村清塘礦區,礦區面積約516畝,開采的石英砂礦專供北海光伏材料產業龍頭企 業——新福興公司使用。現場,挖掘機正在一個巨大礦坑里作業,將地下石英砂原礦挖起、裝車、轉運。
“這里采礦不需要鉆洞,不需要爆破,露天開采,開采工藝簡單,成本低。”采礦企業廣西鴻翔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加勇告訴記者,開采的石英砂原礦經過水洗、浮選、除鐵等物理工序,就可以進廠加工生產光伏玻璃了。按照生產計劃,礦區預計今年要給新福興公司提供150萬噸的成品石英砂,需求量巨大。
“北海硅砂礦體埋藏淺、厚度大、品質好。”合浦縣硅材料產業技術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北海是我國陸域石英砂礦產資源集中區之一,硅砂資源豐富,陸域石英砂已探明資源量25.45億噸。其中90%的石英砂可以生產超白砂,用于制造光伏玻璃,一些高純砂廣泛應用于點光源、醫用器皿、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行業。
優質的石英砂資源成為北海光伏材料產業招商引資的法寶。“以前不少同行到北海買石英砂,現在大家直接到北海投資建廠,利用北海的資源、港口區位優勢,推動產業聚集,未來可期。”信義玻璃(廣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軍平表示。
目前信義玻璃、新福興、東方希望、南玻等光伏玻璃行業龍頭企業紛紛進駐北海,初步形成“石英砂—光伏材料—光伏組件—光伏電站”的產業鏈條。2023年,北海光伏材料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完成110億元,同比增長88.4%,過去3年平均增速超8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1個百分點,對北海乃至全區工業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大。
發揮職能優勢 監督護航發展
“我們按照礦區復墾方案,邊開采邊復墾。”劉加勇介紹,合浦縣沙崗鎮雙文村清塘石英砂礦區在開采前就制定復墾方案,利用礦區土方以及購買土方,最終要把采礦挖出的巨坑填平,進行綠化,打造綠色礦山。
《條例》規定:“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實施土地復墾工程、進行土地復墾驗收等活動,及時足額預存土地復墾費用。”
北海制定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目前建成綠色礦山9座,其中自治區級綠色礦山4座、市級綠色礦山5座,此外還在加緊有序推進2座市級綠色礦山的創建工作。
打造綠色礦山,這不僅是守住生態紅線,也是為了監督護航北海光伏材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產業的發展壯大,人大不是旁觀者。”北海市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吳海業表示,北海市人大發揮職能優勢、積極調動各方資源,護航產業發展。近年來,北海市人大常委會著力在審議報告、聽取匯報、專題調研上把好脈、下功夫,開展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等專題調研37項次,聚力在產業布局、項目引進、資源配置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推動市政府印發《高端玻璃產業石英砂礦產資源配置工作暫行辦法》,對石英砂礦產資源作出有針對性分期分批配置,以精準高效配置,滿足企業的生產所需。
同時,北海市人大建立企業人大代表聯絡站,把人大元素擴展到企業之中,激發駐站代表建言熱情,人大代表提出《關于突破短板弱項進一步加快北海光伏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等24件,為解決產業發展所遇的基礎設施薄弱、集聚規模較小、保障措施滯后等困難和問題發聲呼吁,助力《條例》有效施行,支持企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