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發電量80億度,年排放PM2.5不到60噸,相當于不到100臺汽車尾氣排放量。項目建成后,每年還可生產120萬噸蒸汽、112萬噸粉煤灰、50萬噸石膏等副產物,推動當地延鏈發展食品加工、綠色建材等產業。
10月8日,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在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達州分會場亮相。當天,達州共183個重大項目參加全省推進活動,這是達州聚力促投資、抓項目的重大舉措。

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達州分會場。(達川融媒供圖)
水電大省也缺電
達州抓住了政策調整機遇
四川有“千河之省”的美譽,水資源可開發量約1.48億千瓦,占全國總量的21.2%,因此成為“西電東送”的重要送出端。
水電具有季節性,豐水期用不完,枯水期不夠用。四川省能源局公開資料顯示,四川的水電比重約占80%。“西電東送”的輸送量,會受到季節及天氣的影響。2022年夏秋季節,川渝地區大旱,作為水電大省的四川,也出現了缺電的情況。
既然如此,能不能把豐水期的水存起來,枯水期再用?或者,“西電東送”可不可以不送或者少送?為此,四川省政府曾在官方平臺專門做過“科普”。
首先,四川的水電站大多建在河流上,徑流式水電站較多,無法大量將夏季的水儲存起來冬天用。而且,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電能不能大量存儲,豐水期的多余電量不外送也就浪費了。其次,四川作為全國水電基地,承擔著確保中國經濟的核心區域安全用電的重任,按照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全省的水電能源由國家統籌分配。
如何讓水電大省不缺電?2023年11月,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能源局聯合調整《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增強氣電煤電頂峰兜底能力”,刪除了“不再新核準建設煤電項目”這句話。規劃調整后,全省新增一大批氣電煤電項目,達州煤電項目也在其中。
達州市委、市政府洞察大勢,拼搶機遇,與國家電投集團四川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后,按照省政府統籌部署,和國資央企通力合作,促成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在達州市達川區落地——這是達州又一個百億級重大項目。

項目建設場平施工現場。(達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年發電量80億度
項目將優化四川電源結構
“我們在國家戰略腹地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強化煤電兜底保障能力。”在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達州分會場,國家電投四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盧岸健稱,國家電投集團達州煤電項目,“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在達州市委、市政府的相關文件中,盧岸健所說的這一項目,全稱已被固定下來:國家電投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
該項目位于達州市達川區石梯鎮,占地1008畝,計劃總投資103億元,將新建2臺1000兆瓦“超超臨界”一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裝置,配套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可帶動當地6000余人就業,實現年產值約50億元。
“項目將配套建設鐵路專用線、儲配煤中心和生產運營基地。”盧岸健在介紹項目情況時說,按照規劃方案,他們將采用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和先進燃煤發電技術,開創煤炭和電力聯營、煤電和新能源聯營的新模式,爭創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國家優質工程獎,把該項目建成“標桿電廠”。
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每年4000小時運轉發電,年發電量約80億度,每年還可生產120萬噸蒸汽、112萬噸粉煤灰、50萬噸石膏等副產物,推動當地延煉發展食品加工、綠色建材等產業。“項目每年可節約用煤450萬噸、節約用水2000萬立方米,進一步優化四川省電源結構,增強頂峰兜底能力。”盧岸健說。

項目建設效果圖。(達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龍頭帶動集群發展
“雙園”驅動戰略有了載體
達州市達川區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三年,要加快構建“一核雙園四組團”戰略布局,做強“老家達縣·宜美達川”產業支撐。
以國家電投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為核心,達州市達川區高標準規劃,正在加快建設占地7415畝的雙石熱電循環產業園。這一園區,是全區實施“雙園”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助力該區固定資產投資量化綜合排名擠進了四川省183個縣市區前十。
未來三年內,達州市達川區將著力發展壯大百馬產業新區,以建設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為契機,著力延鏈條、優布局、強招引,打造現代裝備制造產業新高地;以國電投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項目為龍頭,高起點規劃建設雙石熱電聯產循環經濟園,打造發展“新引擎”。
達州市達川區委書記倪欣表示,接下來,他們將以國家電投川東北高效清潔煤電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強化項目包裝謀劃、加大企業招引力度,聚力打造以食品加工、靜脈、醫藥健康為主導的三大產業集群,力爭園區建成后吸引落戶企業60余家,產值規模達到200億元。
下真功,強推進。今年1至9月,達州市達川區開工項目66個、竣工項目48個,完成投資182億元,謀劃儲備項目1143個。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該區又集中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實事項目29個、總投資111億元,步穩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