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淇縣恒源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淇縣恒源礦業”)作為我市綠色礦山產業的領軍企業,不僅在環境績效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于2021年被評為重點行業環境績效A級企業,更在推動清潔運輸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近日,記者深入淇縣恒源礦業,對其在新能源車替代和綠色發展方面的努力進行了詳細探訪。

△淇縣恒源礦業有限公司采購的電動重型卡車。淇縣恒源礦業有限公司供圖
嚴格生產過程管控 提升發展“含綠量”
“作業平臺配備清掃車2臺、灑水車6臺、多功能霧炮車3臺、可移動霧炮15臺,在鏟裝、二次破碎等產塵環節,我們嚴格執行‘一機一炮’,鉆機打鉆采用負壓收塵,鉆渣全部進行裝袋處理。”談起礦山開采作業,淇縣恒源礦業安環部負責人周琨介紹,“我們在骨料加工時,生產線實行封閉作業,所有產塵點都安裝有袋式收塵器,物料堆棚設有霧森降塵,每季度由第三方對礦區顆粒物排放數值進行監測,排放濃度均符合國家標準。”除此之外,淇縣恒源礦業在礦區道路兩側還安裝了高桿霧樁114根、高效洗車機4臺,裝車倉配備有自動感應門22個、霧簾11組,砂石骨料實現全封閉裝車。
加快新能源車輛替代 推動企業綠色發展
面對砂石骨料行業市場低迷的現狀,淇縣恒源礦業沒有退縮,以環保為突破口,掀起了新能源車輛替代的浪潮。對下游客戶群體及大型運輸企業多次摸排走訪,宣傳當前環保與貨運形勢關系,洽談多種戰略合作模式,最終于今年8月中旬取得實質性成果,組建了鶴壁恒源勵達運輸公司,并投資1.6億元首批采購骨料運輸電動重型卡車260臺。今年9月,隨著首批電動重型卡車投入使用,恒源礦業在全市率先實現100%清潔運輸,為我市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比例提升樹立了榜樣。
“新能源運輸車輛的投入使用,不僅減少了企業污染物的排放,綠色運輸也打響了恒源品牌,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而且在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期間,新能源車輛不受管控影響,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談起企業新能源車替代工作,周琨表示。
推動場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新能源替換,實現綠色運輸全覆蓋。在做好骨料發運新能源運力替換工作的同時,淇縣恒源礦業積極推進場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新能源替換,目前已更換新能源裝載機、新能源抑塵車、礦山開采電動礦卡33臺,實現了礦山開采運輸、物料鏟裝、廠內清掃各環節的電動車輛更替。今年7月底,淇縣恒源礦業環保門禁視頻監控系統升級完畢,嚴禁柴油貨車進入廠區,全面實現100%清潔運輸。
強化配套設施建設 提升新能源車輛運力
加大扶持力度,壯大新能源貨運隊伍。淇縣恒源礦業積極向貨運客戶宣傳政府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同時,結合自身經營特點,推出一系列新能源優惠扶持措施,如:開辟綠色通道、新能源重型卡車運輸補貼、充電優惠等,進一步增強了下游客戶更換新能源重型卡車的信心。意向客戶陸續投入1.8億元簽訂電動重型卡車購買協議,目前重點客戶已購置并投入使用新能源電動重型卡車約300臺,進一步充實了新能源貨運隊伍。
強化充電樁配套建設,提升新能源車續航能力。為解決電動重型卡車續航里程受限的問題,淇縣恒源礦業為新能源車輛配套建設充電樁31個,在車輛排隊等待的同時,提供中轉補電服務,有效解決了續航里程不足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與大型車企洽談新能源重型卡車合作事宜,采取以租代售、合作經營等模式,進一步提高新能源重型卡車的投入數量,提升新能源發運能力。積極推進新能源供電專線建設,降低充電成本。探索實施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深化清潔能源利用。加強與政府合作,建設新能源車輛綜合服務站,為加快改善當地空氣質量、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貢獻更多企業力量。”淇縣恒源礦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年初以來,在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市生態環境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盯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提升,通過用車大戶清潔運輸嚴格管理、完善充換電設施布局建設、鼓勵創新商業運營模式等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推動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比例提升。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在產的4家礦石采選與加工、4家電廠、鶴煤集團所有煤礦、煤炭洗選、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共投入新能源重型貨車700余輛,零星運輸戶的新能源車輛也正在持續更新,重點行業大宗物料運輸已基本實現清潔運輸全覆蓋。“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夯實攻堅責任,以更強決心、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著力提升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比例,推動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