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畔,汽笛聲劃破薄霧,一艘艘滿載砂石骨料的貨輪緩緩駛離云浮新港;碼頭旁,成排的吊機高效運轉,工人們忙碌地裝卸貨物,這些來自云浮礦山的建材將通過西江“黃金水道”直達粵港澳大灣區。不遠處,石材加工廠的機器轟鳴聲與切割聲交織,一塊塊天然大理石在工匠手中雕琢成為精致的藝術品,即將從云浮銷往全球。
云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的綠色建材重要生產地,在2022年提出打造千億綠色建材產業集群的目標。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云浮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慶新介紹,云浮將以2個總投資近500億元的綠色礦山項目為牽引和7000多家“買全球賣全球”的石材市場主體等全產業鏈優勢,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建材供給地。

資源得天獨厚 產業全鏈發力
在云浮城區324國道兩旁,各色石材店鋪連綿數千米,這里被稱為“百里石材走廊”。談起云浮特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石材。云浮是中國三大石材基地之一,石材產業發展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除石材外,水泥、砂石、陶瓷三大產業的基礎同樣深厚,裝配式建筑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勢頭也很迅猛。
據統計,2024年,云浮綠色建材全產業鏈產值突破6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0%以上。石材、水泥、砂石、陶瓷、裝配式建筑五大支柱領域齊頭并進,近萬家建材企業在此扎根,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
云浮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云浮綠色建材產業的迅速發展首先得益于資源稟賦雄厚,云浮非金屬礦藏儲量驚人,水泥用灰巖潛在資源量超70億噸,建筑用花崗巖儲量超400億噸,飾面石材儲量超500萬立方米。綠色建材產業利用資源優勢直接轉化為產業動能,形成了從礦山開采、精深加工到貿易服務的完整鏈條。
以石材產業為例,云浮聚集了7000多家石材企業,涵蓋開采、設計、加工、安裝全環節,產品涵蓋13大系列、1000多個花色品種,年生產各類板材6000萬平方米、異形工藝制品600萬套(件)以上。
除資源稟賦外,四通八達的交通也為云浮綠色建材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云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西岸,西江“黃金水道”縱貫全境,串聯起都楊、六都、南江口、都城四大港區。一級航道可通行5000噸級船舶,2023年港口吞吐量達5400萬噸,預計2030年將突破3億噸。
依托水運成本優勢,云浮建材可高效直達大灣區城市群,形成“半小時出海、兩小時通達”的物流網絡。此外,“三縱三橫”高速網與鐵路網進一步強化了云浮作為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的地位,為建材外銷與資源內輸提供了雙重保障。
錨定“千億產業集群”目標,云浮市政府近年來出臺了《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綠色建材產業集群行動方案》等政策,設立產業聯盟與專項基金,近三年累計獎補企業超950萬元。
技術創新方面,石材加工“3P解決方案”填補國際空白,人造石研發比全國早10年,裝配式建筑智能管控系統獲省級示范。品牌建設同樣成效顯著:6家企業獲綠色建材認證,崗石產品斬獲“灣區認證”,石藝非遺與“云浮師傅”技藝成為文化名片。
集群效應強化 深加工增利潤
盡管云浮建材企業數量龐大,但“小散弱”問題突出。以石材行業為例,7000余家石材市場主體中,超九成是個體工商戶或中小型加工廠。分散的布局導致資源整合難度大,同質化競爭激烈,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云浮市石材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曾在采訪中表示,云浮石材產業長期存在“前店后廠”“星星多月亮少”“馬路經濟”等結構性問題,企業布局分散導致資源整合困難,缺乏龍頭企業的引領,需要往園區化、數字化、品牌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云浮石材產業體量很大,但價格較低,而且在建設施工行業甚少聽過云浮石材有新型產品或者先進技術。同時,云浮石材產業和建筑業協同有待加強,石材產業更多是面向C端(個人消費者),面向B端(企業或商業客戶)較少。”云浮建筑企業工程師陳先生認為。
為強化集群效應,云浮成立了云浮市大建材產業聯盟,積極完善云浮國際石材產業城及石材功能區建設,快速擴大裝配式建筑材料、機制砂等特色產業園和生產基地規模。
此外,云浮建材產業仍以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與高附加值環節薄弱。石材領域,荒料進口依賴度高,高端設計、品牌運營等環節尚未形成競爭力;水泥產業中,高性能特種水泥占比不足20%,多數企業仍聚焦傳統產品;“砂石經濟”雖規模龐大,但機制砂、環保骨料等高端產品供給有限。2024年數據顯示,石材加工產值占全產業鏈57%,而研發、設計等環節貢獻不足10%,利潤空間被擠壓。
由于建材產品形態較為初級,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云浮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調整對建材市場造成了明顯沖擊,導致企業間陷入激烈的“價格戰”。在此背景下,云浮建材企業遭受了不小的打擊。
相比于傳統建材行業高能耗、高排放的特性,綠色建材行業更多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藝和無污染環境的技術進行生產。隨著國家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云浮的綠色建材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和技術改造力度,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排放。然而,這對于一些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較弱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題。
對此,云浮高標準嚴要求推進“雙碳”“雙控”,嚴格執行落后產能退出計劃,支持減污、節能、降碳等相關工藝裝備升級,切實降低單位產值能耗和排放,強化云浮綠色建材產業內生動力。

加快向“新”而行 開拓世界市場
翻開云浮綠色建材產業布局規劃圖,“一園兩區四基地”在城市各地分布,以“國際石材產業城主園”為核心,構建石材荒料保稅物流區、文化工藝展示區及四大生產基地,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
云浮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云浮將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如投資200億元的沖旺嶺礦區將配套智慧礦山與高端砂石生產線;鳳鋁鋁業、金晟蘭優特鋼等企業落地,助力預制構件本地化供應。政府計劃通過“鏈主招商”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實現從“單點突破”到“全鏈共贏”。
數字化轉型是云浮破局的關鍵。據了解,云浮石材產業將深化“五個云”(云倉庫、云市場、云設計、云工廠、云服務)平臺建設,推廣無人化加工與3D選材技術;水泥企業引入智能控制系統,降低煤耗與碳排放;裝配式建筑領域依托無人機三維重建技術,實現施工全程智能化管控。此外,云浮計劃聯合高校設立“綠色建材研究院”,攻關氣凝膠、固廢再生等前沿技術,搶占產業制高點。
中電建(云浮)新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礦山與低碳生產工藝是未來方向,如沖旺嶺礦區項目通過三段破碎、棒磨制砂技術,生產高品質砂石骨料,滿足大灣區高端需求。”
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云浮將強化與佛山南海“反向飛地”合作,共建集采平臺與研發中心,2025年預計帶動產值40億元。同時,依托“深圳蛇口—云浮新港”組合港模式,擴大對RCEP成員國出口。會展經濟亦是重要抓手,云浮石展會升級為“中國—RCEP產業合作大會”,吸引全球設計師與采購商,讓“云浮造”建材走向世界。
西江潮涌,千帆競發。云浮綠色建材產業的崛起,是資源稟賦與戰略機遇的碰撞,更是轉型決心與創新智慧的結晶。從“百里石材走廊”到“千億產業集群”,這座灣區西岸的樞紐之城,正以綠色為底、以智造為筆,打造大灣區綠色建材的“超級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