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原來90%以上的市場在歐洲的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經濟危機前是客戶找我們,因為多晶硅原材料短缺都來不及供應。但現在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的預算減少,項目也大幅減少。另外,比如德國本身就有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公司,現在這種狀況其一般都先滿足自己國家企業的訂單。
但在訂單減少的同時,實際上也有好事,原來生產時只忙著生產,現在可以更多地停下來思考技術進步和降低成本的事情,可以“練內功,迎接下一個高潮” 。太陽能現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奢侈品,價格還需要繼續往下走,現在多晶硅跌價超過50%,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安裝的成本也會大幅下降,這對于太陽能產業應用是大好事。
記者:太陽能產業一直無法大規模推廣的重要原因是原料成本問題,要大規模產業化不能完全指望政府補貼發展。您認為如何才能降低成本?另外,太陽能電池是綠色能源,但在其生產中卻被認為是高能耗,這如何理解?
朱元昊:太陽能技術主要分兩種,晶體硅上游是多晶硅生產,中游是硅片的加工,下游是做成組件,最后是做成工程。原來的利潤實際都在硅料。硅材料占到成本的80%之多。
比如,硅料的成本是在20-30美元/公斤,但去年最高時漲到500美元/公斤,金融危機使得硅料現在跌到100美元/公斤,實際已經降到了合理水平。這也相應地使得多晶硅電池降到現在的30元/瓦的成本,這已經離每度電1元很近了。
另外,認為太陽能生產是高能耗,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也損害了太陽能產業在上海的發展。多晶硅太陽能一般來說,能耗最高的就是多晶硅的生產,我們去年3/4的多晶硅材料是進口的,且都是從發達國家——美國、德國、日本進口,難道它們就不考慮污染和高能耗?現在還在擴產。
每公斤多晶硅初期生產耗能為500度電,最新的技術用100多度電就可以做出來。按照300度能耗測算,整個耗能是在3度/瓦。另外,還可以通過太陽能產出的電生產太陽能。
另外,薄膜電池技術水平更高,只需要1度/瓦?,F在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更為關心的是薄膜電池的發展,其生產1瓦的能耗可以降到很低,比如0.6-0.8度/瓦。
應快定新能源整體規劃
記者:德國是全球太陽能光伏應用最大的國家,占到全球太陽能電池消費的50%。德國在發展和應用太陽能方面對我們有怎樣的經驗借鑒?
朱元昊:新能源的發展,政府一定是第一推動力。德國新能源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推動,真正使得貴族消費走向平民。現在德國一年的裝機量就能達到1000MW,目前中國總的裝機量都沒有這么多。
德國政府在2004年頒布《新能源法》,鼓勵個人家庭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電由政府收購,收購價格平均達到0.5歐元/度。然后按照每年降低5%的價格執行,到現在收購價格大約在0.35歐元/度。
作為傳統能源匱乏的國家,發展清潔新能源已經成為其戰略能源儲備??雌饋砗孟裾邇r收購是吃虧的,但是通過這樣的產業循環培育了一大批有實力的德國太陽能設備制造企業,比如全球排名第一的Q-Cells公司、原材料領域瓦克公司,同時活躍了資本市場,創造了利潤。
記者:既然談新能源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那么就上海市新能源產業發展來說,從行業協會和企業雙重身份上,你認為上海市政府應該從哪些方面支持整個產業?
朱元昊:從行業協會的角度上,我們希望能夠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補貼等方面只是一個短期的支持,今后會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化降低成本。政府方面應該盡快制定上海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這樣能夠起到引導的作用。目前上海在這方面已經落后于江蘇,上海要充分利用信息、人才、金融方面的優勢快速發展。
另外,現在新能源募集資金都在海外募集,上海能否有一些全球性戰略眼光的規劃,政策出臺后,將會吸引全球的企業,比如尚德電力和江蘇林洋都已經在上海落戶。
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講,我們作為上海本地的太陽能龍頭企業是希望政府扶持的。我們也提議能夠引入資本市場機制做些風投,現在我們的規模與那些大型企業相比,已經是比較小的,我們希望能更多地擴大一些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