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年苦尋后,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日前宣布在湖北遠安發現一特大型磷礦床,初步探明儲量達4.29億噸,潛在經濟價值預估在1000多億元。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發現的單一礦區最大規模磷礦。
據項目驗收組專家介紹,該礦藏主體最深1010米,最淺567米,其中Ⅰ級品礦石占30%,“不僅能緩解我國磷礦資源日益枯竭不足的矛盾,而且拓展了磷礦找礦的現有視野。”他還表示,湖北省神農架—保康—宜昌的磷礦資源可能連成一片,在原宜昌磷礦區的北部和東部延伸區域具有很好的找礦潛力。
磷礦是湖北在全國最具比較優勢的礦種。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磷礦區作為國內五大磷礦基地之一,已探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雖然湖北磷礦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優勢并未真正轉化成經濟優勢,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企業對資源的開發利用采富棄貧、粗放經營、亂挖濫采,資源利用效益低下。
6月21日,宜昌當地一位熟悉磷礦企業的政府官員稱,大部分磷礦企業都還是在以粗放、浪費的方式開采。
針對當地磷礦資源開發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湖北省曾提出“寧可不采,不可亂采;寧可不挖,不可濫挖”的四不方針。
為此,湖北省政府專門制定《湖北省磷礦資源規劃》,旨在通過對磷礦資源及生產要素重組來推進礦山與下游加工企業雙向參股,從而形成采選加工聯合產業體。
在此規劃中,湖北省提出到2010年底 “磷礦石開采總量控制在1200萬噸左右,選礦比例達到80%以上,礦山總數則減少到80家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