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技術升級產業延伸地方大興航空產業園
第七屆中國(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已落下帷幕,但廣東的航空制造業夢想卻剛剛起飛。
在這次中國航展上,廣東啟動了該省唯一一個航空制造業基地即珠海航空產業園,這也是廣東參與大飛機項目無望后,欲躋身我國民用航空產業重要省份之列的關鍵性舉措。而在此之前,國內部分省市大舉發展小飛機制造項目,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在航空制造業領域仍接近空白。
廣東圓夢之舉
11月初,珠海市政府已與中國航空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簡稱“中航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珠海航空產業園。據此協議,中航集團將與珠海市政府合資在珠海成立通用飛機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超過100億元,到2015年可生產各種通用飛機上百架,躋身于世界通用飛機制造強者之列。
珠海航空產業園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杜卓12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產業園發展的核心是引進大型龍頭項目,通過龍頭航空制造企業啟動核心區,并由此帶動整個園區航空產業鏈的發展。
珠海航空產業園規劃用地40.66平方公里,以珠海機場附近16.14平方公里為核心區。
在這個核心區內,通用飛機公司的“一個總部、兩個中心和三個基地”,即通飛公司的運營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產品總裝試飛基地、產品交付及客服基地、通航營運基地也將陸續落戶;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也將把南方基地落戶于此。
而此前,珠海航空產業只擁有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翔翼飛行員訓練中心和雁洲輕型飛機制造公司等為數不多的幾個項目。
盡管珠海只有一個機場且沒有雄厚的航空制造業基礎,但在杜卓看來,這就像原本不具備汽車產業基礎卻最終能入圍全國三大轎車生產基地的廣州一樣,珠海憑借改革開放的思維和理念同樣能后來居上。
在今年廣東兩會期間,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妙娟稱,打造珠海航空產業園是廣東的“圓夢”之舉,廣東省將在財稅、投資政策、配套,以及產業支持等諸多方面給予傾斜。
除了整合利用國內航空產業資源,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或許是珠海航空產業園迅速崛起的一條捷徑,這也是廣州汽車制造業振興的成功經驗。杜卓向本報表示,珠海航空產業園要真正形成規模效益必須擴大招商引資,下一步打算尋求與外資合作。
航空產業園多點突起
繼珠海航空產業園啟動之后,中航集團公司11月5日又與上海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上海臨港開發區建設上海國家級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園區,一個航空發動機研發中心和裝試基地將落戶于此。實際上,自從大飛機公司落戶上海后,與航空相關許多產業也隨之入駐上海甚至是周邊的昆山、蘇州等地。
(源自:第一財經日報)
而更多類似的航空產業園區或基地,已在全國范圍內紛紛上馬。
在今年2月29日召開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授牌大會”上,國家發改委一次性批準了成都、哈爾濱、安順、沈陽等4個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重點發展民用航空航天等產業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湖南長株潭地區等6個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包括上述10個航空產業基地在內,目前各地方政府已經啟動的航空產業園區、基地或航空城的總量達到了22個之多,其中絕大多數屬于地方政府級別的產業園區。
毫無疑問,地方政府強烈的航空產業沖動正是來自于其背后強大的產業利益訴求。
根據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結論,由飛機制造技術派生的衍生產品銷售額是航空產品本身的15倍,而航空業帶動技術升級、產業延伸的效應則更大。已被公開引用的國際經驗表明,經歷10年發展之后,一個航空項目帶來的投入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6,就業帶動比為1:12。
一直從事臨空經濟研究的曹允春認為,目前國內承接航空產業轉移的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一哄而上的地方航空產業園是否過剩,尚不好作出論斷,仍需進一步觀察和科學測算。
“從規模效益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航空產業園的發展基本都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集群尚在形成之中。”曹允春說。
(源自:第一財經日報)
- 汛期礦山安全生產 收好這份安全提示(2025-06-05)
-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敲幫問頂”十條規定!(2025-05-13)
- 露天礦山開采方法匯總(2025-04-29)
- 一文說清!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措施、方法和資質(2025-04-22)
- 選礦廠建廠手續流程分享【附詳細步驟】(2025-03-03)
- 彈性連桿振動系統的啟動功率、工作功率的分析與計算...(2025-02-24)
- 安全無小事!礦山安全知識8大危險、6盲、14重點!(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