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難點和關鍵在哪里
不久前,山西省委召開的常委會議強調,山西轉型、跨越、崛起的難點和關鍵是振興裝備制造業,這是山西首次把裝備制造業提升到如此之重要的位置。山西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難點和關鍵在哪里? 難點———實力處于弱勢 裝備制造業主要是機械行業。振興裝備制造業難點之一是山西機械行業在全國經濟實力競爭中處于弱勢。據記者所知,山西有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太原礦機集團等一大批大型機械制造企業。但是,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多數企業實力下降,少部分被淘汰或重組。只有個別企業保持著較好的競爭態勢,如太重和經緯紡機等。山西機械工業的產值在全省的比重,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30%,而2007年的銷售收入僅占全省工業的7.1%,利潤僅占3.7%;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占全國機械行業的0.76%和0.48%。 弱勢的根源是觀念滯后。山西機電行業在改革開放及經濟轉型時期出現了“三個滯后”。一是真理標準討論滯后,計劃經濟觀念難突破。二是國有企業體制改制滯后,傳統理念難實破。三是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滯后,法人治理結構難以發揮作用。觀念滯后嚴重影響了山西機電行業的健康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山西運城拖拉機廠的東一30拖拉機形成嚴重積壓。原國家計委曾建議調一部分賣給東北,山西從上到下拒絕。轉向市場銷售時,用戶不認這個品牌。山西省機械廳建議該廠在媒體做廣告宣傳。該廠廠長馬上說:“賣不出去的產品才打廣告。”不久,洛陽一拖的廣告出現在媒體上,積壓的產品銷售一空。而運拖的東一30拖拉機形成積壓,最后總投資上億元、被稱為全國第六大拖拉機制造廠的運拖,以及10多家配套企業全軍覆沒。 山西“春筍”早于四川“長虹”,其彩電當時銷售全國13個省市。山西“海棠”強于山東“海爾”,所產冰箱在北京市場份額超過50%。這兩家國企從上世紀80年代初興盛,一直堅持到90年代中期,由于傳統國企體制弊端最終破產。山西的國企改制較全國晚了10多年,許多國企大多是這樣垮臺的。 關鍵——整合資源 振興山西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是整合資源。 山西裝備制造業實力雄厚,資源豐富。山西機械行業的固定資產原值曾排在全國前15名,山西軍工裝備實力曾排全國第3名。太重曾生產出220個全國第一的產品,榮獲四個國家級中國名牌。類似還有鑄鍛件、紡織機械、鐵路機械和金屬鎂的壓鑄等等,在全國具有獨特的優勢。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與國家統計局聯合對山西制造業競爭力指數作了考察,評價為山西制造業處于全國第二梯隊,排全國第11名?,F在的問題是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實行資源優化配置和整合。 山西重型汽車集團在上世紀50年代最早生產出仿“嘎斯”汽車,70年代生產出仿解放汽車,90年代初期生產出8噸EQ153重卡,生產能力達到千余輛。但由于沒有整合相關配套的大齒、軍工的前后轎等資源,特別是有關部門對增量資金投入太少。后來民營企業投資山汽重組,由于民營企業勢單力薄,山汽基本停產。21世紀初,南方汽車集團投入80億元重組山汽,太原市適時實行政策扶持,資源重組,現已批量生產出新型重型汽車,今年完成800輛,明年將達到5000輛,2010年后達到10萬輛,產值可達300多億元。 山西煤機公司三起兩落又是一例。上世紀80年初,由山西省機械廳、煤管局等10多家單位組建了山西煤礦機電聯合服務公司,企圖整合資源,生產煤機設備。但由于是行政整合資源,雖然作了大量工作,但最后聯而不合。而后又以太礦為核心,組織四五家企業成立了山西煤礦機電集團工業公司,由于4家企業資產未整體劃撥等原因,最后大同、平遙等3家煤企退回,現已停產。21世紀初,山西以太重為核心,以資產為扭帶,把太礦及山西煤機制造有限公司及七家煤礦的資產和資本進行整合,成立了太原重機煤機公司。經過兩年運行,各項指標每年增長20%以上,采煤機訂貨已達165臺,創歷史最高紀錄,并獲得山西著名商標、著名品牌。國家“十一五”千萬噸級綜采設備已落戶太礦,總投資約3億元?,F在一個煤機工業園已在太原經濟開發區基本建成。 事實生動說明,振興山西裝備制造業的關鍵是按市場經濟規律整合資源,實行資源優化配置。 五方面有待整合 山西如何整合裝備制造業的資源?有關專家認為: 一、以重卡汽車為紐帶,整合大齒變速箱、晉南機械公司軍工前后轎等資源,形成重卡產業鏈,到2010年后,年產量達到10萬輛以上,產值達到300億元,占全國10%的市場份額。 二、以太礦牌電牽引采煤機為龍頭,整合山西軍工生產的液壓支架、山西煤機制造公司的運輸機和太礦掘進機,以及中國煤科院太原分院的技術,形成三機一架的綜采成套銷售?,F在太重煤機公司已初步實現資源整合,形成全國煤機工業的優勢。到2010年,山西煤機及配件銷售收入達到110億元,爭取形成全國的煤機制造基地。 三、以經緯紡機、太重重型機械、大同機車廠鐵路機械、榆液液壓件為核心整合資源,形成紡機、重機及鐵機優勢。太重現已建成油膜軸承、起重機、挖掘機等九大生產基地,其產品技術大多都是自主創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四、整合產業集群資源,形成山西特色的鑄鍛制造優勢。記者在山西晉城開發區采訪了3家企業,他們生產的汽車鍛鑄零部件大部分為福特、豐田等配套,設備好,水平高,成本低。山西鑄鍛件產品已形成集群化發展趨勢,如忻州定襄的發蘭盤、臨汾華翔公司的發動機缸體、臺資富士康的金屬鎂壓鑄件等。山西是煤、電、鐵資源豐富的地方,鑄鍛件制造優勢正在形成。到2010年,山西要成為全國最大的鑄鍛件制造基地,實現銷售收入440億元。 五、塑造品牌和整合無形資產。據記者觀察,山西從企業到領導層,只重視有形資產戰略的研究制訂,而忽視塑造品牌和整合無形資產。 山西裝備制造業現已有3個中國名牌,2個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科技中心有3個,技術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十一五”后3年,山西裝備制造業要再創造5~8個中國名牌產品,并以品牌和技術整合資源,掌握更多的終端客戶資源。 同時山西還應成立一個市場競爭信息研究中心,為裝備制造業提供市場情報服務。
- 山西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難點和關鍵在哪里(200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