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2 來源: 中國振動機械網 【 】 |
|
隨著近幾年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的修建,中國卡車出口迎來了機遇。02、03年還是幾十臺,幾百臺,到2004年就有一個量的飛躍。2005年在國內銷量都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海外市場.. |
隨著近幾年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的修建,中國卡車出口迎來了機遇。02、03年還是幾十臺,幾百臺,到2004年就有一個量的飛躍。2005年在國內銷量都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海外市場銷量卻有上升。有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卡車累計出口達21.75萬輛,同比增長54.35%。
透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卡車企業海外業績一直在進步。2007年我國卡車出口不再是單純的整車出口,中國重汽、華菱、東風等企業分別在俄羅斯、中東等地與合作伙伴共同建廠,開始在當地以組裝的方式出口卡車。
然而,形勢開始朝著不樂觀的方面發展,以最大出口國俄羅斯為例: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汽車產品目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法規約束等問題。不單是俄羅斯,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有可能加強政策法規制約以保護其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企業自身的價格優勢也將會慢慢喪失。
怎樣才能從價格優勢中脫離出來實施持續的出口戰略,從而保證出口可持續發展,在激烈的海外市場競爭中獨有自己的競爭力?
找準產品、海外市場定位
和國內市場一樣,產品同質化問題凸顯,如果只是等著訂單來或是單純地將現有產品出口,利用價格優勢,海外戰略不能長久。首先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就是,出口什么,往哪里出口。
以輕卡為例,“此前,因為一些出口國用戶的購買力不強,對產品品質要求也不高,中國輕卡憑借性價比優勢很容易進入市場,但隨著國際市場信息的全面開放,印度、越南、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中國輕卡的原有低成本優勢已越來越弱。”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亮說。輕卡行業雖是中國汽車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部分和自主發展的重要載體,但目前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還不充分,需要更明確的市場分析和對應的技術開發。
2005年,我國汽車出口的國家多達179個,幾乎遍及全世界,出口國分散。這些市場的購買力相對弱小,有效需求相對不足。而企業扎堆出口現象嚴重,從而也削弱了企業的海外競爭力。
目前,我國卡車出口很少進入到歐美發達地區,原因之一便是我國汽車產品相關標準與歐美發達地區相比普遍偏低,國內卡車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獲得持續、穩定的市場增長量,必須改進產品和質量,縮小與歐美制造商的產品差異。
7月14日,旨在“認清形勢,直面困難,尋求海外事業部新突破”的海外出口運營分析會上,東風股份副總經理劉耀平提出海外出口新目標:下半年力爭實現出口4000輛,全年必保1.2萬輛。
一、二季度,東風股份海外出口同樣遭遇了因雪災造成局部供應商供貨中斷、原材料價格狂漲、進入高產月后資源緊張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東風股份海外事業板塊改變觀念,從貿易出口向戰略出口轉變,以規避短期行為、做長遠市場的眼光,對海外一般市場、潛力市場、重點市場、戰略市場進行細分和定位,依靠市場導向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通過強化區域化管理和售后服務,整合包裝業務,加強管控力和執行力,對重點市場做好全方位保障等手段拓展客戶資源,有效搶占了中東、中/南美、非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其中東風股份在中/南美與東/南亞的出口十分強勁,分別同比增長448%和365%。從出口品系看,東風小霸王、金霸、康霸、玉柴多利卡占到出口總量的80%,客底、工程車、皮卡也呈現良好態勢。
(源自:中國卡車網 作者:韋軍)
2007年,長城汽車內銷外銷比例達到1:1。這意味著一半長城車賣老外,在中國汽車出口史上前無來者。長城有著"輕騎兵"之稱,市場策略極其靈活。10年前,長城汽車避開與汽車大佬在轎車市場的競爭,選擇不起眼的皮卡,一舉成為中國皮卡大王。
長城在海外市場的進程中步步為營,由易到難。首先在進口關稅較低,沒有汽車工業的國家打開突破口,使中東、海灣地區成為了長城的穩固根據地;第二步進入非洲、中南美市場;繼而大舉進軍中亞、俄羅斯及東歐前獨聯體國家,長城車的足跡幾乎遍及了世界各地的左舵車市場;現在,目標又瞄準了歐洲和北美市場,同時開發出了右舵車。
在出口海外的車型中,長城面對的是50多個國家,產品不僅質量要符合各國的質量標準和有關法規,品種也是根據各個國家的不同需求、特點,實行的是"點菜式生產",品種繁多,花樣復雜,有針對中東、非洲的高溫地區的、有針對俄羅斯等高寒地區的,"一國一策,一國多品"出口車型都要適合當地生活、消費習慣。
中國重汽是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廠家之一。中國重汽宣傳部主任郭化南就對記者強調說:“在重卡上,現在不止是走低價路線這么簡單,我們產品的質量獲得海外市場的認可才是最關鍵的。因為我國出口的產品需要適應中國特殊的路況和環境,必須經受南北溫差大、潮濕度不同、司機使用習慣差異、地理條件復雜等特殊考驗,這也直接增強了產品的適應能力。我們產品的耐力是非常好的,中國商用車負載能力也強,這是優勢。”郭化南自信地說。
改變傳統銷售模式
據了解,從2005年起,五十鈴和本田就陸續將皮卡生產基地轉移到泰國,2006年韓國現代也在馬來西亞投產了Mighty卡車。
“中國企業要想走向海外市場,必須要建廠,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一位業內人士說。“從整車出口-總成件出口-海外合資建廠,這是汽車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通常做法。”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滕伯樂指出,為滿足海外市場需求,卡車企業需要合理利用當地資源,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建立組裝工廠是個很好的選擇。
中國重汽的做法正好符合這種觀點。郭化南介紹說,近兩年俄羅斯等國家經濟復蘇,大物流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卡車市場需求增長,而大噸位重卡非常符合俄羅斯市場的需求。中國重汽在俄羅斯建廠,由合資公司主導銷售,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做好售后服務,這對于中國重汽產品樹立良好產品形象以期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中國重汽只是中國卡車CKD出口的一個代表。
(源自:中國卡車網 作者:韋軍)
進入重卡行業時間不長的安徽華菱汽車集團,也在嘗試以散件出口的方式發展海外市場。“2007年,華菱已經通過CKD、SKD等方式開始出口到烏克蘭、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2008年的出口量會有大幅增長。”華菱汽車海外事業部部長方瑞說。“我們不僅要產品差異化、市場差異化,而且還要營銷差異化。”劉漢如饒有興致地說。
同樣,長城汽車在海外的營銷策略上也走過了"三步曲":三年前該公司主要以依托當地的經銷代理商為主,建立相應的展廳和維修服務中心;如今,已經逐步在世界各重點地區設立了自己的辦事處,結合當地經銷商開展營銷、售后服務工作;目前該公司又開始直接派人到海外開拓市場,從單純出口向整車技術輸出轉型,通過CKD、SKD等形式在伊朗、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越南、突尼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海外組裝銷售。
而作為中國發動機制造業老大的濰柴,在俄羅斯市場突飛猛進不僅得益于自己高性價比的產品,更得益于在這個市場上的精耕細作。濰柴在俄羅斯市場的開拓是多渠道、多途徑的,利用自己的多元化市場優勢,除了與俄羅斯的整車廠直接合作,組裝汽車以外,還與多家俄羅斯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且有意愿合資建廠,組裝整車或者發動機,產品覆蓋了卡車、工程機械、客車、發電設備等多個領域,初步構建起了多元化的市場。
此外,東風、解放、福田等企業也在海外與合作伙伴共同組建了各自的工廠,開始以CKD方式出口卡車。另外輕卡出口有兩件大事不得不提,一是躍進品牌融入了南京依維柯,并直接獲得了依維柯完善的海外行銷網絡;二是福田汽車在俄羅斯、印尼、伊朗、菲律賓等到10幾個國家的CKD工廠正在談判和籌劃之中。張小虞說:“從產品出口,到合資融合、海外建廠,輕卡行業全面出擊海外的格局下逐漸形成。
出口要準、狠,更要穩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如何應對變化莫測的政治法規?如何提高公司的競爭力,迅速擴大海外市場份額,在海外消費者心中樹立牢固的品牌形象?恐怕是各卡車企業不得不應對的難題。
一個國家和地區幾十輛、幾百輛的保有量顯然不足以建立完善的售后系統。所以很多廠商都以提供少量技術人員方式完成海外售后服務。這其中的悖論是,如果建立完善的售后系統至少短期內無法符合經濟效益的原則,如果不建立的話又會嚴重危害到長遠發展。一家商用車企業的負責人曾給筆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多年前菲律賓對中國的重卡產品甚感興趣,結果各個企業競相殺價以圖搶到出口合同,結果最后拿到單子的某北方企業根本沒有為菲律賓方面提供任何的售后服務,這里面有策略的失誤,也有成本的原因,但無論如何,當菲律賓人對毛病滿身的中國卡車怨聲載道時,中國品牌也同時喪失了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這是一個典型的貽害萬年的一錘子買賣。還有一個事例,某企業曾簽下一個10000臺的大單,但是最后實現的只有500臺,幕后原因不言而喻。
(源自:中國卡車網 作者:韋軍)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內汽車出口逐漸上規模,緊跟服務保障體系,盡快樹立起強勢自主品牌是我國汽車進軍海外市場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我國的一些強勢企業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逐步推進品牌建設,體現出扎實穩健的市場作風。
2006年,福田汽車實現出口16125輛,同比增長55.7%;2007年出口海外26795輛,同比增長66.2%。進入2008年以來,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給中國汽車行業的出口帶來了較大阻礙,但2008年1-6月福田海外依然實現了銷售19834輛、同比增長93.1%的可喜成績。目前福田汽車正不斷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入力度,海外銷量占福田銷售總量的比例連年擴大,伴隨著福田海外市場的業務管理體系、網絡分銷體系、服務體系、配件供應體系的基本建立,福田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將逐步實現。
今年下半年,東風股份依然面臨人民幣升值必然引起汽車出口價格上漲,鋼材價格居高不下、國內勞動力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猛漲,國際油價上漲造成汽車購買力下降等等眾多不利因素。為確保完成1.2萬輛新的必保目標,東風股份海外事業部近日制定了相應對策,著重全方位啟動客戶服務行動。一是在維護好現有市場的同時,繼續發掘新的潛力市場,注重培養、尋找新的增長點;二是對海外市場做充分研究,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檔次,繼續建立良好的產品品牌形象和口碑;三是深入思考如何實現從商品出口到品牌戰略出口的轉變,把海外事業做強做大;四是將通過人員派駐、網絡管控、技術培訓、質保政策、管理信息系統有效提高備件和售后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海外客戶的滿意度。
在奧地利、芝加哥建立研發分中心,濰柴使企業的技術開發工作走在了世界內燃機技術的最前沿,并成功探索出了中國裝備制造業“以我為主、鏈合創新”的自主創新道路。而就在國內市場贏得強大競爭力的同時,濰柴動力在國際市場的布局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在幅員遼闊的俄羅斯,濰柴服務網絡優勢初步顯現,目前已經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葉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亞、烏蘭烏德四個地區建立了辦事處,配件網點也在完善,辦事處一方面進行產品維護,一方面大力開展用戶培訓,很好地支持了主機銷售市場。在越南、孟加拉、土耳其、印尼等耕耘十余年的傳統市場,濰柴已創樹起強大的品牌形象,今年更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市場占有率,在南非、蘇丹、泰國、秘魯等新市場,公司則抓住各自的需求重點,發揮技術優勢加以著力拓展,取得了200%以上的增長率。
此外還有,一汽解放在做強做大國內卡車市場的同時,把多品牌營銷觸角延伸到海外,著力打造自主品牌國際化競爭優勢,從單純的出口創匯、實物貿易向品牌營銷、技術合作轉變。而中國重汽郭化南滿懷信心地說,“像中國重汽在國外興建4S店50余家,其產品除性價比外,服務的可靠保障讓消費者十分放心。”
(源自:中國卡車網 作者:韋軍)
技術、產品、管理模式、銷售渠道都可以模仿并較快地復制下來,直有觀念性的品牌不易轉移。而搞好服務是建立海外品牌的必經之路和有效捷徑。是否真的要到占領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才能注重品牌的建設、維護,有待好好思量。正如商務部研究院科研處處長李光輝認為的,“未來市場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而贏得市場競爭需要擁有品牌,擁有品牌就意味著擁有市場,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為重要。”
(源自:中國卡車網 作者:韋軍)
|
|
|
|
|
責任編輯:
|
|
|
 |
|
|
 |
 |
 |
高服機械 | 威猛振動 | 四達振動 |
 |
 |
 |
神宇機械 | 萬力振動 | 北海礦山 |
 |
 |
 |
河南萬泰 | 鑫鷹環保 | 宇環機械 |
 |
 |
 |
志遠篩子王 | 金特振動 | 新鄉威遠 |
 |
 |
 |
恒錦冶金 | 中鑫機械 | 朝陽振動 |
 |
 |
 |
高服機械 | 大漢振動篩 | 天和振動篩 |
 |
 |
 |
力天振動 | 偉良搖擺篩 | 重慶宏展 |
 |
 |
 |
先臣機械 | 三辰機械 | 恒久振動 |
 |
 |
 |
鑫達振動 | 興邦機械 | 天惠通用 |
 |
 |
 |
元升振動 | 廣建機械 | 歐霖佳機械 |
 |
 |
 |
盾牌篩網 | 眾鑫振動電機 | 新鄉振動電機 |
 |
 |
 |
通達振動電機 | 明電電氣 | 安泰篩網 |
 |
 |
 |
金山網業 | 金馬礦機 | 啟航過濾 |
 |
 |
 |
宏達振動 | 惠寶振動電機 | 宏達煤化設備 |
 |
 |
 |
寶飛振動電機 | 凡士通彈簧 | 盾發篩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