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嚴冬,河北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寧城宏大公司主動出擊,創新工藝技術,緊盯能源降耗,修舊利廢,不斷挖掘內部能量,擊碎了寒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17.36元每噸鐵精粉的成本降幅,遠在塞外的河北鋼鐵集團礦業公司寧城宏大公司再度傳來喜訊,正是在這個被多次稱為“最難難不過宏大,最苦苦不過宏大”的地方,宏大人又一次地創造著奇跡。
記者走進寧城宏大公司,試圖揭開面對市場嚴冬的宏大人,是如何重錘出擊,將112項具體措施,736萬元挖潛創效目標落在實處,破除當前市場嚴冬堅冰的。
抓技改 求創新
去年下半年,寧城宏大公司采場原礦條件惡化,原礦塊礦比例增多,二期碎礦車間等厚篩篩孔堵塞、堆礦現象嚴重,篩分效率和篩片柔韌性差,制約碎礦生產,使用周期縮短了,生產成本上升。
選礦二車間自有高頻振動篩24臺,高頻振動篩分礦箱滴渣篩片由于堵塞嚴重,除渣效果差且減少了細篩的篩分面積。同時,由于礦漿在除渣篩片上加速后直接沖擊到細篩上,大大縮短了細篩的使用壽命。因此,更換篩片成了選礦二車間費時、費力、費錢的大事。為了使除渣篩片不再拖住車間工作的“后腿”,也為了早日破解篩片背后的“秘密”,在每天工藝檢查時,高頻振動篩前總會有幾個手持機械維修書并仔細觀察篩片制造結構,研究篩片運行原理的身影。
經過幾周的耐心觀察,“秘密”終于被一位名叫于闖的年輕技術員破解。他并沒有依照慣例將工藝關注點放在高頻振動篩的機械構造上,而是創造性地提出通過改變除渣篩片的篩孔形狀來減少篩片堵塞,進而降低篩片磨損率,達到減少車間支出的目的。改造后的高頻振動篩除渣篩片堵塞問題得到了解決,提高了篩分效率,直接節約成本兩萬余元。
精打算 降消耗
能源作為礦山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潛潛力巨大。今年以來,寧城宏大公司及時調整能源戰略,通過調整工作思路、轉變能耗觀念、改進設備工藝等方法,不等、不靠、不推諉,抓牢能耗的“牛鼻子”,步步緊盯能源成本,深入挖掘內部能量。
春夏之交,本是人困馬乏的時節,但在這當口,卻是寧城宏大公司選礦一車間最忙碌的日子。在選礦一車間現場,主任李建國告訴記者:“球磨機的改造是一項大工程,改造完成后,在電、油等方面能分別給公司帶來每月1萬元的挖潛效益。”
來到車間,記者看到一段MQG—2736球磨機正在拆卸改造,幾名工人正在工段長的帶領下忙得熱火朝天。一名工人告訴記者,他們在給球磨機大瓦改軸承。臥式筒形旋轉裝置,耗電量大,對柴油等稀油需求量高,每遇停電、油泵故障或者管路阻塞很容易造成燒瓦現象,嚴重影響礦山生產。改造完成后,摩擦系數變小了,電流幅度變為原來的90%,油料消耗由之前的200升/月降為75升/月,省電又省油。
李建國深知,在礦山,企業時間就是產量,時間就是效益,球磨機一道工序的改造,會影響到其它工序的有效生產,為保證球磨機改造中的問題得到解決,使其盡快投入生產,他和幾個工友輪流24小時值班,每日“泡”在車間里,儼然成了球磨機專職“保姆”。經過近一個月的改造,5月末,選礦一車間MQG—2736球磨機大瓦改軸承正式改造完一臺。
降消耗,不僅體現在大宗物耗的使用上,寧城宏大人更在意自己的一點一滴,從管理上實現人人節能,做到能關閉的燈不亮,能重復利用的紙不扔,分分毫毫不讓步,廠區節能蔚然成風。
多修補 勤節約
修舊利廢,歷來是寧城宏大公司實現盈利創效的制勝法寶。該礦大力開展循環利用和廢舊物資再利用工作,堅持物資“能用不領新、能修不舍棄”的理念,按照“誰維修、誰使用”、“誰簽字、誰負責”的工作原則,擬定“修舊利廢”清單,正視自身資源稟賦條件極差這根“軟肋”,修舊,以降低成本;利廢,以創造效益。
“一個全新的聯合給料器的市場價格是6萬多元,可現在我們宏大500元就‘買’下來了。”寧成宏大公司選礦二車間副主任劉明和興奮地對記者說。
“如此物美價廉的產品,是從哪里買到的?”記者不解地問。
“看那!”劉明和用手指將記者的目光引向車間一角,幾名維修工正忙碌地氣割、焊接,原來這就是“打折”的秘密所在。
只見地板上擺放著大小不一的廢舊鐵板,還有剛剛報廢不久的護板、襯板等等,像是一間鐵器雜貨鋪。
“你別看它現在還是一堆零件,不出幾天,就是全新的了。我們用鐵板修補給料器的壁;廢舊球磨襯板修復器體;蓋子磨損的地方,就用廢蓋、廢鐵板來代替;用尾礦泵廢護板來制作勺頭。這樣的工序省錢又不費力。”劉明和語重心長地說。
走出選礦二車間的大門,記者領了一份物料單價表,偷偷地算了一筆賬:一臺全新給料器為62917元,減去修舊利廢500元,單臺給料器年可節約成本62417元,選礦二車間共有4臺聯合給料器,單這四臺給料器每年就能節余24.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