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裁助理、五礦有色金屬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焦健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亞洲銅業會議上指出,中國銅業產能過剩已開始出現并將更加明顯,未來中國銅產業發展新機遇在于新興市場的需求,新技術的使用和市場化、國際化的運作。
焦健認為,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目前制造業的困難,使中國銅工業在快速發展期隱藏的問題更加明顯的暴露出來。
首先,是產能過剩、資源不足。在上一輪經濟增長中,中國銅產業在國際分工中扮演了加工廠的角色,2011年銅冶煉能力已連續九年全球第一,銅材加工產能已超過全球一半。同時,新增產能正集中釋放,據預計,2011至2013年,中國新增銅精煉產能每年將超過100萬噸,產能過剩的趨勢已開始出現并將更加明顯。
其次,是可持續發展要求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已不僅是口號,而是硬約束、甚至是紅線。節能環保、生態安全是當前企業項目開發所必備的前提條件。
第三,是海外資源開發成本高、經驗不足。在過去五年里,雖然中國企業已控制超過5000萬噸的境外銅資源,但真正形成的原料產能則不超過30萬噸。
第四,中國礦業公司相對規模小、資本實力弱、競爭力有差距。全球前15大銅業企業,還沒有中國企業的身影。資源掌控能力以及原料自給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焦健認為,盡管挑戰前所未有,但中國銅產業發展仍孕育著新的機遇。
首先,是新興市場的需求,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當前,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建設正在深入推動,比如城市化方面,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5%以上,也就意味著有超過2億的人口走進城市,這將使銅金屬需求在未來數年內保持旺盛。 2011年中國精銅需求占世界比重39.8%,預計2012年將占到41.3%。
其次,是新技術的出現提高了資源開發的潛能。低品位、難采選礦山,以及城市礦山的開采將納入商業開發的視野。
第三,是中國企業市場化、國際化運作的進步。雖然起步較晚,但成長很快,動力很足。(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