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從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種全新設計、造型新穎、應用廣泛、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多用途破碎機整體設備――“循環切搓破碎機”,由山東早元工貿有限公司強力推出。該設備獨特的技術設計和科學的破碎做工模式,是炎黃子孫又一大發明,填補了國內外空白。該套設備一機多用,進料后一次性自動循環破碎,能直接破碎達到使用要求,從技術到工藝引領世界,成為破碎機械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礦山機械“循環切搓破碎機”是冶金、水泥、建筑、道路、陶瓷、玻璃、耐火材料、人工造砂、磨料、煤炭、各種礦(巖)石等眾多生產行業必不可少的主要設備,在基礎工業、重型工業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有高科技航天技術使“衛星”上天;民間也有發明專利技術讓“循環切搓破碎機”轉化生產力。
破碎機械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沒有它許多工業制造將無從談起。目前我國破碎機工藝多數采用的是20世紀50年代原蘇聯西蒙斯式和歐美6、70年代技術,破碎模式主要是撞擊、硾打,工藝陳舊落后,效率低下無能,如加工把φ600㎜的礦(巖)石想加工到φ6㎜顆粒需要經過粗破、中破、細破等多道工序。從上一級破碎到下一級破碎,中間還需要篩選、輸送工藝。反復上下料,層層篩選,用工多、勞動強度大、噪聲大 、粉塵多、占用地盤大、污染環境嚴重一直是困擾破碎行業的難題。從初破到細破,從篩選到輸送一個環節一套動力,這種低效率高耗能不僅加重了企業的成本負擔,而且讓社會的管理層多年來既無奈又頭痛,均期盼新的產品問世。
山東早元工貿有限公司瞄準困擾破碎機械行業難題,投入大批力量和巨額資金,依托國內大專院校和知名專家的支持,十年磨一劍,先后研制生產了“多級破碎顆粒機”,在多級破碎顆粒機第一代、第二代產品的基礎上,他們不懈力,不滿足,從改變自身思維做起,向更高要求邁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主創劉富清先生提出:“科學要創造、思維要多角、技術要提高、發展要更好”的工作方針,在他的領導下,公司全體科研人員,凝心聚力,使該公司的科研列車向著更高的目標沖刺。經過幾年奮戰,山東早元工貿有限公司又研制出了他們的第三代產品“循環顆粒破碎機”和檔次更高更加符合實際需要的第四代產品“循環切搓破碎機”。
“循環切搓破碎機”所謂新,首先是理念首創,我國現行的破碎機多數為趴臥式、蹲臥式有少量“圓錐破”。這種老式的機型注定了它單一的做工功能,破碎物從大到小要想成為合格的材料非常的難,必須經過粗、中、細破等各個煩瑣的環節完成,其弊端不言而喻。“循環切搓破碎機”的設計理念是讓趴臥、蹲臥的設備“站立”起來,從頂端投料,粗、中、細從上到下分級自由切削或剪搓,物料隨自己體型變化自由下落,φ1000㎜物料從頂端投入從下端自由流出的有:φ80-60㎜機型、φ50-30㎜機型、φ22-12㎜機型、φ6-4㎜機型,甚至還有更小顆粒的機型,“站立”的“循環切搓破碎機”把原來需要七、八道工序完成的作業,自己一口吞下,一氣呵成,占地多,能耗大,粉塵多等痌疾,被它輕松地一次性克服。
“循環切搓破碎機”所謂新,還表現在技術的創新,老式破碎機做工主要是撞擊或硾打,設備必須完成一個往復周期才能實現一個點的撞擊或硾打效率,這個往復循環的過程無功地多耗掉了80%動力,其效率和效益可見一斑。“循環切搓破碎機”用自身勞動的三級破輪和多級“磨頭”,變撞擊硾打為切削或剪搓,只要機器一轉動就有負荷,做工效率提高了300-500%,實現了滿負荷工作。在同等條件下“循環切搓破碎機”產量可由舊機型60噸提高到180-900噸以上,耗能降低60%;占用場地減少80%;過破粉率減少90%;人工減少70%;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綜合效益提高不少于四倍。
“循環切搓破碎機”作為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破碎設備,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權(專利號:ZL2006 10 10 2014.X)設備強度可廣泛用于是冶金、水泥、建筑、道路、陶瓷、玻璃、耐火材料、人工造砂、磨料、煤炭、各種礦(巖)石等眾多生產行業,該設備除了綜合性能大大優于國外同類先進設備外,價格僅有國外同類先進設備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目前山東早元工貿有限公司已開始正式生產,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循環切搓破碎機”在破碎行業實踐中,將毫無懷疑地問鼎世界,光耀中華。將為齊魯乃至全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