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隨著瓜果大量上市,河南省開封市的垃圾清運量大幅增加,環衛工人為了及時清運垃圾,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6月15日以前,這些垃圾都被送往了開封市南郊的蘆花崗垃圾堆放場,而6月15日以來,這些垃圾都被送往了緊挨著垃圾堆放場的垃圾發電廠,一車車的垃圾經過現代化技術的處理變成了電能,為市民工作、生活輸送光明。


7月15日上午,記者走進開封垃圾發電廠(開封中節能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在廠方人員的介紹下,見識到了“變廢為寶”這一神奇的一幕。
“吃”垃圾“吐”能源
走進該廠大門,記者看到一棟高大的建筑,該廠工程師劉濤說這就是生產主廠房,高40多米。乘坐電梯,記者首先來到了4樓的垃圾處理池上方的操作間。記者看到,一名工人坐在操作臺上操作著按鈕,并隔著厚厚的玻璃罩觀察著垃圾處理池上方的抓吊,抓吊重復地把垃圾抓起放入焚燒爐送料口中。劉濤說:“這個垃圾池可容納1萬方生活垃圾,環衛車把垃圾直接送到垃圾池中,經過一個星期的自然發酵后,垃圾就可以投入焚燒爐焚燒。”從垃圾池操作臺走出來,記者又乘坐電梯下行,來到焚燒爐旁邊,瞬間感覺到熱浪撲面而來。劉濤說:“這個焚燒爐一共有3臺,每臺每天可以焚燒350噸垃圾,現在只開了兩臺。”踏著鋼梯往下走一段距離后,他打開一個觀察孔讓記者看,記者看到里面正熊熊燃燒,冒著紅黃色火焰。他說:“850℃高溫,不管什么樣的生活垃圾都能給燒成灰!”在焚燒爐的排渣口,記者看到垃圾焚燒后都變成了灰色的渣料。這是做環保磚的原料,一座制磚廠正在建設。登梯返回又轉過幾個彎,一間房內又傳來嗡嗡的響聲,這就是發電車間了。劉濤說:“焚燒爐焚燒垃圾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通過管道輸送到汽輪機內,汽輪機再驅動著發電機,電能就源源不斷產生了,配備的兩臺9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年上網電量約1億度。”
在劉濤引領記者參觀的過程中,除了垃圾池操作間見到一名職工外,其他地方根本見不到一個職工在現場。劉濤又把記者領到一間房中,這是一間中央控制室,里面有六七名年輕職工正坐在電腦前注視著顯示的各個工序的運轉畫面,而電腦后方,又是一面巨大的LED屏幕,顯示著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畫面。劉濤介紹:“我們這個項目自動化程度很高,總投資4.2億元,只有80多名職工,每班只有十幾個人就行了。”
廢氣排放達到歐盟環保標準
記者了解到,該招商引資的垃圾發電項目是2009年10月18日開封市與中節能公司簽約的,采用BOO(建設-擁有-運營)模式運營。2011年5月20日動工,今年6月15日試運行。一個月來,該公司仍處于邊調試邊生產狀態,日發電量平均在12萬度左右,并已經并網運行。
當時,在國內,垃圾發電也是剛剛興起,對一個新興的行業,人們質疑不斷。質疑的焦點是人們害怕焚燒垃圾產生的二英對人們健康帶來危害。開封要建設垃圾發電廠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如今,垃圾發電廠已經試運行,焚燒垃圾會產生新的污染嗎?
對此,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程振峰告訴記者,焚燒垃圾,一是產生廢渣。廢渣都是生活垃圾中不可燃燒的無機物,即玻璃碎片、磚頭、石塊、泥沙,這些廢渣都可以做成環保磚或者路基材料,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廢氣。在常溫下,點燃垃圾會產生部分的二英,但在850℃以上的溫度下,二英會完全分解。該項目采用日本、德國先進的“三菱-馬丁爐排爐”技術,再加上活性炭的吸附、石灰漿的中和和布袋的過濾,使每立方米廢氣二英的排放量達到0.1納克一下,符合歐盟環保標準,另外,垃圾池垃圾發酵過程產生的滲瀝液,他們建了專門的處理站進行處理,也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據程振峰介紹,目前,我國運營或正在建設的垃圾焚燒電廠有300多座,和三四年前相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河南目前只有4個城市有垃圾發電廠,而開封和周口垃圾發電廠的技術是最先進的。人們對垃圾發電產生二次污染的擔憂完全可以打消了。
垃圾山有望得到治理
緊挨著垃圾發電廠就是蘆花崗垃圾堆放場。
前幾年,工商、質監等部門每年都會來到蘆花崗的垃圾處理場焚燒假冒偽劣產品,記者也會跟隨采訪。那時,一接近垃圾處理場,就會聞到一股濃重的臭味,久久不散,嗆得人頭暈惡心。那時,還有拾荒人員常年蝸居在附近,在垃圾山上“淘寶”。由于垃圾積存過高,垃圾發酵就會產生沼氣,拾荒人員就用鋼管插進去,把沼氣引出來燒火做飯。
記者從市環衛局了解到,蘆花崗垃圾堆放場位于開封縣范村鄉袁府莊村,占地97畝,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堆放垃圾,至今已有110萬噸,堆高有30多米,已經形成名副其實的垃圾山。開封市還有一座垃圾堆放場在楊正門,位于開杞公路南側,緊鄰開杞公路,占地約94畝,該場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于90年代中期封場,存量垃圾超過30萬立方米,垃圾堆高約十幾米。
袁府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振興對記者說:“最近的兩個自然村離垃圾山只有一二百米,一到春夏,村民就會聞到難聞的氣味,一旦刮西北風,垃圾上的塑料袋就會吹進莊稼地了,影響生產。現在建了發電廠,俺村的老百姓都很贊成!”
從6月15日垃圾發電廠開始發電起,這座垃圾處理場就不再接受新的垃圾。那么,這座垃圾堆放場如何處置?
記者從市環衛局了解到,為了處置上述兩座存量生活垃圾堆放場,該局于今年3月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討論,并確定了幾種治理方案,等市政府研究通過后,治理工作將會展開。
傳統的垃圾堆放場對一個城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了不再出現垃圾圍城現象,國內不少城市在引進垃圾發電項目的同時,還對垃圾堆放場進行綜合治理。北京、濟南等城市就對垃圾山進行綠化,改造為休閑公園,使往日人人避而遠之的垃圾場變成休閑娛樂的樂園。
市民有理由相信,位于開封市南郊如同城市“牛皮癬”的兩處垃圾堆放場,經過治理,也會成為城市建設的“明珠”,散發出奪人的光芒。
記者為此采訪了開封市一位環保專家,他說,垃圾發電項目的竣工運營,極大改善目前開封市生活垃圾無序處理狀態,有效防止生活垃圾對城市環境污染;徹底實現開封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改善和提高服務區域內群眾生活環境,提升開封市整體城市形象;保障了開封市的可持續發展,為開封創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