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南昌(樓盤)以贛江為主的河道采砂亂象繁生,危害嚴重,成為久治難愈的頑疾。南昌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在全市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河道管理專項整治,成效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得到初步彰顯,采砂管理形成了“南昌模式”,受到中央、省市各級領導高度評價。
聯合執法采砂辦督查調度
據了解,2011年10月,南昌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由水政、公安、海事、交通等部門組成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并組建聯合執法隊,對河道采砂實行綜合調度和統一管理,解決了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等問題。三年來,共對贛江、撫河及撫河古道流域471艘采砂船進行了切割淘汰,對416個非法砂場進行了全面清理,刑判涉砂犯罪人員60人、行政拘留139人,全市采砂秩序明顯改善,贛江流域基本實現零偷采,撫河及撫河古道流域采砂得到全面規范。
全國首創“平價砂石進社區”
為了維護專項整治成果,規范采砂秩序,樹立砂石企業運營標桿,保障專項整治期間市場砂石供應,按照政府主導、國企運作、多元參與的模式,組建了國有贛昌砂石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統一經營的責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同時,為幫助砂民減少損失、順利轉產,南昌市對按要求切割的采砂船和清理的砂場予以獎補,贛昌砂石公司沒有購置采運砂設備,而是采取租賃原砂民設施的辦法,幫助砂民轉產轉業。
在撫河進賢段,該市創新了鄉鎮與砂民共同組建采砂服務公司的模式,兩年多來使每戶砂民獲利8萬余元,使涉砂鄉鎮受益近300萬元。而在砂石產業的下游,南昌市則在全國首創了覆蓋全市城區的“平價砂石進社區”活動,至今累計服務群眾1.95萬戶,送砂6.83萬方。
南昌開展河道采砂管理專項整治,不僅規范了砂石生產、運輸市場,造福了砂民百姓,還使南昌市沿江生態和社會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隨著砂場的清理及沿江風光帶的建設,贛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