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每噸漲了20多元,但是通過倒逼,我們細化了管理,升級了產能,總體效益和行業競爭力隨之提升。”昨日,浙江華盛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房雷相告,公司全力支持政府的改革,還投入80余萬元,完成了除塵除氣技改。
2007年落戶常山縣的“華盛”是山海協作項目,擁有年產5萬噸輕鈣納米鈣生產線2條;外地客商房雷所說的改革,就是該縣自2013年以來開展的“藍天三衢”生態治理工程——其最為關鍵的是成立國有企業泰安公司,實行礦產資源統一調劑,大規模關停傳統石灰窯生產線,實行優礦優價,引進風投資本,打造高端產能等涉礦改革。
“我們在全國率先引入噸產稅收理念,推出礦產資源噸產稅(費)收門檻,著力提高擁有自備礦山企業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力,即企業上繳稅收按石灰石礦開采量額定,實現礦產資源開采利用最大經濟效益。”石灰石產業重鎮、輝埠鎮黨委書記陳東相告。兩年來常山縣重點抓好礦產資源由分散向集中、由無序向有序、由“粗級”向精深、由“灰色”向綠色四大轉變。
常山縣石灰石儲量和品位均居全省首位,但傳統生產方式存在著資源利用水平、財政貢獻率、環境承載力和產業延伸鏈“四低”問題。整治后,石灰石礦山從高峰期的85家整合到3家,輕鈣企業從88家減至16家;關停石灰鈣加工企業74家,生產線182條。
更重要的是去產能化之后怎么走?去年8月,常山縣泰安礦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代表政府統盤調劑全縣石灰石資源。總經理范建新介紹,今后每年對500萬噸礦石(南方、中興兩家礦山每年調出不少于70萬噸優礦石),進行兩次分揀,優礦用于生產專用鈣、納米鈣等輕鈣;碎礦用于水泥行業。同時淘汰39條落后的石灰石破碎生產線,取而代之的是組建成立1家投資2億元的潤泰石灰石破碎企業。38家石灰鈣企業,5家輕鈣企業59條雷蒙機、球磨機生產線預計月底可關停。
去年10月下旬,經多次考察、論證,上市公司石家莊新華環保股份公司旗下的新華能源環保公司與常山縣簽訂合作協議。以輕鈣為例,目標市場為日本的產品,價格高出普通產品的一倍左右,達800多元/噸。縣經信局局長段為斌介紹,“更重要的是,新華能源環保還將在常山制造相關設備,提升裝備檔次,實現綠色發展。”
1月18日,泰安公司和“新華能源環保”再度對接項目細節,一個影響深遠的大項目呼之欲出——集供料、供氣、供熱于一體的礦產資源綜合開發PPP項目,總投資達11.5億元。 發力供給側,常山縣不僅讓外地企業青睞,還引進總盤子達3億元的“鈦和”產業基金,由華測檢測等多家上市公司參與的基金,助力常山企業蝶變。2003年創辦的金雄公司喜嘗頭口水,戰略發展部經理呂東瑜相告:“首筆合作基金3000萬元已到賬,我們用來建設日產10噸(目前國內單產最大產能)的硅酮膠和汽車底涂專用納米鈣兩條生產線,金雄向高端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