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場使用者,也許遇到過這些情況(選煤廠、非煤礦山選礦廠):
積極面——部分產品制造加工水平已經處于世界一流:
一些進口的旋流器底流口等部件還沒有國產的好用;原來幾大品牌的耐磨部件是從中國采購的……
某品牌的重介淺槽純進口鏈條,原產地追根溯源原來是中國賣給國外,國外再賣回來的……
國產的濾板已經很好的替代了某奧地利品牌,某西班牙品牌,某德國品牌;以至于這些國外這些制造壓濾機的競爭者都采購中國產的濾板……
某國產的臥式振動離心機居然比純進口的兩個主要品牌的離心機還好用……
某國產的大型振動篩和弛張篩,比所有的國外品牌性能都好……
消極面——更具代表性的多數情況:
凡士通的橡膠彈簧支撐,現在最多可以用3個月了;設備剛來的時候,至少可以用一年,甚至兩年……
某品牌破碎機新進口回來的原裝部件居然無法安裝……
某品牌的離心機篩籃和刮刀使用壽命越來越短……
某品牌進口的離心機出問題,老外派工程師來檢查,發現設備序列號對應不上,沒有這臺設備……
某品牌進口的大型篩機,發運到現場,包裝的緩沖物中居然有中國內地的報紙……
大型雙齒輥破碎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仿制成功……
大型旋流器依然沒有耐磨內襯整體成型技術……
高梯度磁選機使用效果就是比美國那家公司差得遠……
無可否認的是,現在中國的煤炭機械(包括選煤設備)正處于“仿制-自主研發”的過渡期。廉價、質量參差不齊、山寨、不正當競爭……這是崛起中的“中國制造”正在煤機市場上遇到的非議。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國家層面,幾乎每一個技術領先的國家,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如今被譽為世界工業標桿的“德國制造”,在125前曾經遭遇了和“中國制造”同樣的非議,英國人甚至給德國造產品扣上了“厚顏無恥”的帽子。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后,百端待舉,經濟需要騰飛。而世界市場不易進入,在夾縫中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并依靠廉價銷售沖擊市場。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國制造)。“德國制造”由此成為一個法律新詞,用來區分“英國制造”,以此判別劣質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
企業層面,現在幾大品牌所在公司,發家之初的設備也是山寨來的。被山寨的公司退出歷史后,現在的公司就成為原創。比如:某芬蘭公司的大型振動篩技術,某澳大利亞公司的臥式振動離心機技術,某美國公司現在的臥式沉降過濾離心機技術……請注意,筆者還沒有提到中國公司。這些都是現在的某些世界500強在初期階段干過的事情。
歷史,就是一個輪回。
筆者請讀者以審慎的態度看待當下中國煤機的“山寨”情況,這個是發展階段決定的。只是制造們自己需要盡快升級到自主研發的新起點。
1、中國選煤機械行業簡況
中國的選煤機械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布局散,低端產品與中高端市場混合銷售的特點。而且低端產品主要依靠價格競爭,中高端產品則依靠設備性能和服務拓展市場空間。這種不合理的產品格局意味著優勢企業未來在整合市場、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有更突出的比較優勢,更容易成長為選煤技術服務領域的裝備巨頭。
從裝備水平看,國內選煤設備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大部分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如:重介淺槽、振動篩、離心機、分級旋流器組、快速定量裝車系統、壓濾機等。但是,部分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仍與國際一流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如:磁選機、螺旋分選溜槽、雙齒輥破碎機等。
成本優勢為中國國內的選煤機械制造商在市場上提供強大的競爭力。同類型、同型號的選煤設備,國內設備通常比純進口的設備便宜25~50%,如:離心機、裝車站、自動加藥裝置等,有的國產設備甚至比純進口的設備便宜50~80%,如:雙齒輥破碎機、壓濾機等。這是國內選煤機械制造商能夠獲得充足訂單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在提供及時完善的售后服務、合理的備品件價格、深入了解本土客戶的需求等方面,對比國外的供應商,國內的中高端選煤機械制造商也更具優勢。
2、選煤機械分類
選煤機械具有種類多,專業性強的特點。因此,大部分選煤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都局限于某一個技術領域。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廣闊選煤及選礦機械產品線的制造企業并不多見,僅有芬蘭的美卓礦機(Metso)、丹麥的斯密斯(FLsmith)、德國的洪堡(KHD),以及荷蘭天馬(TEMA)等幾家巨頭。在中國,擁有廣闊產品線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目前僅有山東博潤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天地科技等極少數公司。
美卓,國內的煤炭業比較陌生。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美卓除了國人熟悉的選礦全系產品外,也是選煤技術的卓越提供商。美卓與中國的淵源比較早,平朔的安太堡選煤廠,貴州的響水選煤廠等幾個早期的模塊化重介選煤廠項目均使用的是美卓振動篩。至于為什么美卓在中國丟掉了這么大的選煤技術服務市場,咳咳……就不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