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至,大孤山鐵礦排巖場、東鞍山燒結廠前峪尾礦庫不見漫天沙塵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樹木和郁郁蔥蔥的綠籬。近年來,鞍鋼礦業集團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同時,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保護生態環境,將昔日滿目碎石沙礫的礦區變成春有花秋有果、綠樹成蔭的綠色生態園,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鞍鋼礦業集團大孤山鐵礦是一個具有百余年開采歷史的老礦山,排巖場面積達260萬平方米,是礦區生態治理的重點。通過鞍鋼礦業多年的努力,排巖場現已綠化160萬平方米。其中,集團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治理東山包排巖場,進行場地平整、客土回填和綠化復墾,栽植20多個品種的綠化類和觀賞類樹種。5萬平方米梨樹園、3萬平方米李子園,建設3個蓄水池,鋪設供水管線5000米。經過治理,大孤山鐵礦排巖場儼然成為集綠化觀光、養殖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園區。
建設生態礦山,造福子孫后代。鞍鋼礦業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礦業”為目標,堅持“邊生產、邊治理”的原則,制定了《鞍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排巖場、尾礦庫進行了大規模治理,從源頭上消除了揚塵污染和水土流失。近年來,鞍鋼礦業集團完成礦區生態恢復面積約2228萬平方米,可綠化率達85%,使礦區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東燒前峪尾礦庫生態恢復實驗區被國家環保部譽為國內礦山生態恢復面積最大、方法最成功、經濟最合理、效果最顯著的礦山生態恢復項目。
在建設生態礦山的同時,鞍鋼礦業推進技術創新,對尾礦庫干灘揚塵進行治理。在大球尾礦庫干灘治理上,購置兩臺20噸水車,配合噴淋等綜合抑塵方式,敷設抑塵網80萬平方米。在東燒西果園尾礦干灘治理上,根據其輪流放礦的特點實施綠化抑塵,同時采取水車灑水和放清水、高處部位噴抑塵劑等措施抑制干灘揚塵。鞍鋼礦業還成為國內首家在膠帶排巖機頭部安裝噴淋裝置的企業,此技術用在了東礦排巖機頭部,除塵效果十分明顯,目前,這一技術在其它礦山也得到推廣。在環保設施升級改造中,先后實施了齊礦3臺75噸電鍋爐、東燒360平方米燒結機、大球200萬噸球團、鞍千3臺35噸和齊選4臺35噸鍋爐脫硫、除塵工程,并使用高效的除塵工藝,脫硫效率在90%以上,除塵效率在95%以上。
外圍筑壩、內側排巖。鞍鋼礦業在靠近市區的排巖場外圍筑起一道長長的擋墻,阻擋粉塵向市區方向擴散,并通過清理碎石場,減少粉塵污染源。在實現揚塵減量化的同時,鞍鋼礦業加強對破碎、篩分、皮帶等高塵崗位除塵設施的維護,確保除塵設施發揮最大效率,實現了環保設備與生產同步運行,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