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侖白峰鎮一角,光大環保能源(寧波)公司———這家以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為主業的企業,在青山和大海懷抱中,仿佛是一個生態的驛站:不僅每天處理著1500噸生活垃圾,同時還是市民了解垃圾處理、接受環保教育的重要基地,成為我省工業旅游的示范地之一。
企業做工業旅游,運用工業本身獨特的機能,挖掘制造過程、產品特色、文化歷史發展的內涵和吸引力,不僅有助于傳播企業品牌,更重要的是傳遞了生態、環保的理念。
循環產業的旅游線
白峰海邊,面朝舟山群島。走進光大環保能源公司,如果不知道底細,基本上看不出這是一家每天與千余噸生活垃圾打交道的企業:除了一條垃圾車輛通道外,各種垃圾處理裝置和發電裝置被密封包裝,草木與鮮花為廠區增添生機。更重要的是,這里幾乎聞不到垃圾的異味……
據了解,光大環保能源公司對北侖、江東等地的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綜合處理,日處理量1500噸,年垃圾焚燒發電量1.99億千瓦時,其中上網(并入國家電網)電量約1.6億千瓦時。
眾所周知,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以填埋為主。隨著土地資源緊缺,垃圾焚燒發電風生水起。我們生活中每天產生的大量垃圾,是如何焚燒的?焚燒物怎么處理?如何變廢為寶?“對于垃圾處理企業而言,這是日常的工序,但對于市民來說,這些就是知識。”“光大”公司綜合部副經理姚旭波說。
也許是出于傳播這種“知識”的目的,“光大”在建廠初期就設計了游客觀摩的基礎設施,為后續發展工業旅游奠定了基礎。在“光大”公司廠區,筆者花了個把小時體驗了一回生活垃圾處理的“環保”之旅:每天約200車次的垃圾車沿著市政道路進入廠區物流通道,進入垃圾卸料平臺,垃圾被傾倒至垃圾倉內進行為期5天至7天的發酵后,被送至焚燒爐焚燒處置,包括垃圾焚燒、余熱發電、煙氣處理等。
在這里,真正體會到了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焚燒的余熱每天可發電65萬千瓦時;垃圾滲濾液經過五道工序的處理,臟水變成了清水,達到工業用水回用標準,實現廠區內全回收,廠區綠化用水、噴泉以及部分工業用水均來自垃圾滲濾液的回收利用;而焚燒后產生的爐渣含有鋁、鐵等金屬,可提煉利用,其余部分可用于制磚;唯有2%左右的飛灰屬于危險性固體廢棄物,通過布袋除塵器捕獲攔截后,運送到危廢填埋場進行固化填埋處理。
“我真正意識到了保護環境有多么重要。撿起你身邊被忽視的垃圾,一切從小事做起!”這是郭巨中學陸彥含同學在體驗了“光大”環保游之后寫的感言。
社會責任的新實踐
“讓孩子們參觀完我們公司,能有這樣的認識,我們做工業旅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姚旭波說。
利用工業旅游,傳遞環保理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光大”公司發展工業旅游的初衷。光大環保能源(寧波)公司總經理吳永新說:“企業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更應成為環境與責任的承擔者。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正因如此,2014年,在企業投產不久,“光大”公司投資120余萬元,利用主廠房建設環保科普展廳、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參觀廊道、垃圾收運體系及垃圾分類展廳等,宣傳環保科普知識,大力開展公益活動,積極接納社會團體參觀,讓來訪民眾對生活垃圾處理工藝流程有直觀透明的了解。
截至目前,已有3萬余人次參加了“光大環保游”。由于公益性質不需要收門票,所以企業對游客進行了登記。筆者在一份游客清單中看到,有來自政府部門、學校、社區等不同職業、身份的游客前來參觀。去年,企業又追加投資80萬元,細化完善了各類旅游指引標識牌、導向圖等,美化了游客觀光休息平臺,增設了講解擴音設備等,使這個附加在“工業”上的旅游進一步發揮“環保大使”的使命。
除了利用自身特點開發“垃圾處理之旅”線路,“光大”公司還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在廠區四樓專門開設了游客觀光留影平臺。在晴空萬里的日子,站在觀光平臺,能清晰地眺望舟山群島的諸多小島及舟山新區林立的高樓大廈,看到萬噸油輪穿行在寧波舟山港。
工業旅游的“附加值”
工業旅游是伴隨著人們對旅游資源理解的拓展而產生的一種旅游新概念和旅游產品新形式。工業旅游在發達國家由來已久,特別是一些大企業,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時也使產品家喻戶曉。在我國,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企業開始注重工業旅游。十多年前,筆者就參觀過青島啤酒的工業旅游項目。另外,青島海爾、廣東美的等不少民用產品企業向游人開放。在我市,也不乏歐琳廚具、寧波牛奶、海倫鋼琴等工業旅游項目。
人們用“比做廣告花錢少,卻比做廣告的效果好”來形容工業旅游的效益。今年“五一”小長假,隆力奇公司的工業旅游項目接待了1000多人次的游客,人均消費100元。而去年一年,該公司接待游客30萬人次,收入超過3200萬元。
然而,與龐大的工業產值相比,工業旅游往往被看作一種附加產品。企業在人力、資金、資源等方面往往“適可而止”,對工業旅游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看重程度遠不如對品牌效益的重視。
北侖區商務局旅游發展規劃科科長丁建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工業旅游還將為企業、產業甚至城市增添人文色彩,這就是旅游所需發掘的‘文化內涵’。”而這個文化內涵,正是工業旅游最需要的“附加值”,也是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帶給“光大”企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