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縉云老城,縣人民醫院增掛的“浙大一院縉云分院”的牌子格外醒目。每周三至周五,浙大一院重點合作和幫扶科室專家團隊定期前來會診,百姓就醫不僅免去了舟車勞頓,還享受到了省城的優質醫療服務。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家門口的浙大一院”是縉云補齊民生保障短板,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和諧美麗縉云的一個縮影。
縉云曾在兩年前實施了問題導向的“民生清單”工作機制,瞄準民生問題抓建設。眼下,按照省委查找短板的統一部署,該縣通過領導帶頭找、基層干部自己找等方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全方位查找短板。
縉云各部門、鄉鎮(街道),都在著手制定“短板清單”,并對照清單抓整改。6月,要規劃好新碧火車站站場拆遷區塊;7月,要建成東渡機制砂場;年底前,要完成5個重點沿溪村莊污水處理項目建設……
記者翻閱“短板清單”,看到所列發展短板,既是影響和制約當地發展的難點,也是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縉云認識到,新興產業缺乏、創新能力不強、民生保障不足等長期以來存在的短板,不補齊就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攔路虎”。經查找,該縣已匯總梳理出90個縣級重大發展短板以及數百個鄉鎮一級的發展短板。
哪段梗阻通哪段。針對工業經濟創新驅動不足問題,該縣日前召開了工業大會,出臺加快推進生態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小微企業發展空間不足問題,縉云經濟開發區正抓緊推進建設標準廠房的選址、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審批等前期工作;針對缺少專業貿易市場問題,該縣完成了《縉云縣商品交易市場“十三五”規劃》,擬定了“果蔬批發市場”“建材市場”“廢品回收市場”等選址……
“短板清單”還實行“銷號制”。記者了解到,該縣對“短板清單”中的每個問題,都明確了責任人員、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項目計劃和進度要在當地媒體公布,完成一項,銷號一項。目前,“短板清單”中的縣級重大發展短板,按照目標進度推進的已達九成。